才聚多彩贵州·智汇文旅新程 | 龙辉:让文旅人才在锦绣黔东南大地上熠熠闪光

推荐 04-27 阅读:6 评论:0

“在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之际,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在4月25日举行的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才日”系列活动上,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辉表示,黔东南州始终坚持以人才引领事业发展方向,凝心聚力做好文化旅游人才工作,让黔东南文旅人才成果在锦绣黔东南大地上熠熠闪光。

龙辉介绍,在文旅人才发展定位方面,黔东南州立足全州文旅资源禀赋独特、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更出圈出彩的实际,着力“三个聚焦”,强力推进文旅人才工作上档升位。

“黔东南州聚焦省级战略补短板,围绕全省文旅产业链布局,重点培养乡村旅游、导游讲解、非遗活化、智慧文旅等领域紧缺人才。2024年以来,组织举办文旅产品、非遗技能等大赛20余次,开展导游、讲解员大赛10余次,挖掘、发现了一批文旅人才。”龙辉说,同时,聚焦区域特色强优势,依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镇远景区、肇兴侗寨景区、西江景区等文旅资源,充分利用“银龄计划”、人才“蓄水池”以及黔东南人才政策,大力引进文旅策划团队等急需紧缺人才,打造“专精特新”人才矩阵。

在激发文旅人才活力方面,龙辉直言,“村BA”“村超”“村T”“村歌”等一系列“村”字号文旅活动在黔东南大放异彩,成为宣传黔东南、宣传贵州的新名片。“这些‘村’字号品牌的塑造,得益于文旅人才的挖掘和活力释放。”

龙辉介绍,近年来,黔东南州大力实施“非遗工匠振兴计划”,做好非遗业态与非遗人才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育人才,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及工艺振兴。同时,做好本土文旅人才“孵化器”,围绕“村”字号文旅活动,着力培养培育民间组织策划、执行等活动相关人员,让“村”字号品牌回归民间组织举办、自筹自办。“此外,建好本土文旅人才‘加油站’,加大人才待遇保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为破解单打独斗困境,黔东南州以景区联动改革为契机,积极从州级层面强化区域人才协同联动,共筑全州文旅人才生态圈。”龙辉表示,在深化区域联动方面,全州探索建立文旅人才交流联动机制,探索建立景区管委会干部互派挂职、景区运营公司管理层交流兼职等工作机制,建立“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打破人才交流地域壁垒。

“我们还探索建立人才平台协同机制,组建黔东南州非遗专家库、黔东南州旅游专家智库等,实现人才资源共建共享。”龙辉进一步阐释,同时,全州通过探索产业协同联动,实现项目互补、人才互助、资源共用,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黔东南州红色、民族文化、节庆文化等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培养一批懂多地域文化的导游、策划人才。

“下一步,黔东南州将继续主动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全州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黔东南力量。”龙辉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黄若佩

编辑/姜雨熙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陈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