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外挂武器,对隐身性能影响不大
歼-20、F-22、F-35等机型都出现过武器、副油箱外挂的构型,之前的几篇文章咱们也都聊过这些事。
有很多读者在评论区表达过疑问,这种外挂岂不是会影响隐身性能,那还发展隐身机做什么?
那就来看看,外挂对隐身性能有多大影响。
飞机上的各部分对RCS贡献值比例研究论文
从上图可以看到,最影响飞机RCS(雷达反射面积)的是进气系统、雷达天线舱、座舱这三个部分(也就是图中的第一类强散射源),占比达到70%以上。
而外挂物对RCS值的影响,只有5%~10%,具体由外挂物数量和大小决定。
所以,我们看到那些优秀的隐身机,比如歼-20、F-22、F-35,都会采用S形进气道,避免发动机直接暴露在电磁波的照射下。
左边是歼-20,右边是F-22,进气道都是S形,看不到里面的发动机
再看看苏-57
而且,这几款隐身机,都会给座舱盖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属膜,用于反射座舱外的电磁波,降低RCS。
F-22座舱盖的镀膜颜色
歼-20从2017号原型机开始,座舱盖开始有了镀膜颜色
歼-20后来的量产型,镀膜更接近无色,只有在少数角度才能看出座舱盖的颜色
反倒是飞机的外形,比如线条设计是否简洁、是否有凸起、蒙皮接口等,对RCS的影响很小,加起来只占10%~25%。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苏-57表面做的那么糙。
因为该机进气道直接暴露在外,这是能直接贡献40%~60%的部分。这个问题不解决,去优化蒙皮什么的,意义不大。
而F-22、歼-20这些追求极致隐身性能的型号,才会面面俱到,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进去。
废
回到本文的话题,既外挂物对隐身的影响。
前面说了,外挂对RCS值的影响占比只有5%~10%。
那么可以推测,如果对这些外挂物(比如副油箱、挂架)做进一步修形,这个比例肯定可以进一步降低。
国内的歼-20除了外挂4具副油箱有比较清晰的图片,上次外挂8枚霹雳-15导弹比较模糊,不确定挂架是否有修形。
但是美国公布过F-22、F-35相关的外挂物图片,可以看到都是做了相关修形处理的。
这类技术对国内来说,肯定不难。
F-22隐形副油箱概念图
F-35的AIM-9X挂架,明显做了修形处理,很简洁
不仅如此,如果做的极致一点,还可以把这些挂架设计为可抛弃的模式。
比如扔副油箱的同时,把挂架一起扔掉;导弹发射出去之后,也可以把挂架扔掉。
这样就可以从外挂模式,恢复到隐身的构型。
F-22抛弃副油箱,连同挂架一起扔了
歼-10的副油箱,可以看到挂架是连在副油箱上的,说明可以一起抛掉
既然外挂对隐身性能影响占比很小,那么可以进一步推测,F-22、歼-20、F-35这些隐身机,就算是外挂了东西,其RCS值也会远远小于上一代战斗机。
因为上一代战斗机基本没有考虑进气系统对隐身的影响,少部分型号考虑了座舱对隐身的影响,而这些才是最决定RCS值的。
F-16是上一代里少有给座舱盖有镀膜的
歼-10后期型号也有给座舱盖镀膜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说的是外挂对隐身影响不大,不是没有影响,咬文嚼字的请注意逻辑。
至于隐身飞机到底要不要外挂,那就看取舍了。
如果航程不够,那就必须外挂副油箱;如果武器尺寸不够小,那就只能挂载外面。
这也取决于你能容忍牺牲多少隐身性能。
那么,能不能鱼和熊掌兼得,做到内油足够多,弹舱足够大?
没错,正是在下
网友评论
-
2025-04-09 07:02:43
歼20的尾部圆形喷口雷达隐形极差,红外线不隐形,所以歼20属半隐形。使用涡扇15发动机后,可改用二元矢量方形喷口和取消尾部的两片腹鳍,不但增加了机动性,尾部雷达隐形大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扁平方型喷口具有呈扇面左右分流分散红外线和温度的重大作用,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实现和提高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隐形战机。这样,整体所有性能指标数据全面秒杀F22、苏57、F35和歼35,成为真正的当代空中霸王!歼20单座的空优版,空战,建议装备约600架。歼20E单座或双座的多用途版:选其中一种或两种都选,侧重对地、对海攻击多一些也能空战。共600架,其中单座300,双座300。在歼20单座和双座空优版的基础上,把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增加完备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即成。可根据作战任务和敌方空军、防空实力等情况,决定是否要外挂导弹、炸弹,外挂弹药时虽然会影响部分雷达隐形,但就是不外挂时雷达隐形性90分,外挂时60分的差别,总比不隐形战机的0分好多少倍。隐形的战斗轰炸、攻击机如飞豹歼7改,就不用再研发装备了,因为两者的功能和体形大小都差不多,把它的需求量换成生产歼20多用途版。[拍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