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前,毛泽东拟好的一道题目,后来成1000万学子高考作文

历史 04-08 阅读:49 评论:0

语文这门课,不只是告诉我们怎样去看懂那些文字,怎样把话说得更通顺,它更像是一个大宝库。在这里,我们能学到历史知识,了解过去的点点滴滴;也能接触到哲学思考,琢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在生活中为人处世。

看看现在的高考作文,就能感受到语文学科这些年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变。2021年新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那真是出得挺有深度的。

这是一道作文题目,取材自毛泽东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长达6300字的文章,题目要求从这篇文章的节选内容中,提炼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然后写成一篇文章。具体来说,就是从毛泽东的这篇论文里,挑出几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考生结合这些话语,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需要全文复述,只需要截取精华,然后以此为引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所以,任务就是读读那段节选,琢磨琢磨里面的意思,想想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然后拿起笔,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这就是你的作文了。

这篇文章叫做《体育之研究》,但它讲的可不光是体育那点事儿。这道高考作文题和里头的《体育之研究》原文,其实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里头讲的道理啊,到现在都还挺管用。

【神秘的“二十八画生”】

1917年4月份,《新青年》杂志新出的一期里头,登了篇挺特别的文章,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年轻学生写的,标题叫做《体育之研究》。这文章署名挺有意思,叫二十八画生,可那会儿,真没几个人晓得这二十八画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但要是你对历史有点了解,或者看过那部火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你肯定能认出来,那个二十八画生,其实就是咱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

毛主席都做了些啥?他对咱们中国人民有啥大贡献和好处?想必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心里都明镜似的,有的人还能一五一十地说上老半天。但说起毛主席年轻那会儿,他经历过啥,还有他的求学经历咋样,知道的人可就少了。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走了一条跟多数人不同的学习路。他没像大家那样一步步上学升学,而是经历了很特别的学习过程,就是“六年儒学,七年新式学堂”。从1902年春天一直到1910年秋天,他主要是学儒学,中间还有两年,他一边种地一边自己学习。

后来,毛泽东去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念了大约半年的书。之后,他又开启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活,期间还在湖南新军里当了半年兵。

1913年春天,毛泽东考进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预科班,从那以后,他总算是安定下来了。接下来五年半的时间里,他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没再中断过学习。

尽管在旁人眼里,毛泽东的求学经历似乎不太顺当,但他的老师杨昌济却这样说起毛泽东年轻时候的事儿:“这小子种过两年地,民国变天那会儿还当过半年兵,这经历还挺有意思的。”

杨昌济老师对毛泽东的体育观念和以后看待各种事情的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他早年接受的国学熏陶,使得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领悟特别深刻,无论是夸它还是批评它,都讲得有头有尾,让人信服。

后来,《新青年》火了,对青年毛泽东来说简直就是个宝贝。他一期不落,每期必看,就算兜里没钱,连饭都吃不上,也得攒钱把《新青年》给买了。

杨昌济老师主张,人的德智体得均衡进步。但现在学校呢,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知识上了,品德培养和体育锻炼却常被晾在一边,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长时间拼命学习,身体真会吃不消,反而坏事。但话说回来,要想在这世上站稳脚跟,跟其他人比拼,没有个好身子骨儿可不行。这种观念,对毛泽东影响特别大。

陈独秀在文章《当今教育的方向》里头,讲到了一个新说法,叫兽性主义。他觉得啊,一个民族要是光有人性,或者只剩兽性,那都是不行的,都是弱小、落后的表现。得把这两样都抓起来,民族才能一直强盛。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里头说了个道理,就是说想要精神上有文明,身体得先锻炼强壮。要是身体强壮了,那精神文明也就跟着来了。这个说法跟陈独秀讲的兽性主义挺像的,不过毛泽东说得更详细,也更生动。

这篇优秀的文章,就算没有杨昌济老师的引荐,陈独秀看到后很可能也会决定发表。

【体育之研究,不单是体育】

毛泽东那篇早期的文章,引用了好多经典,满满的都是辩证的思考,这多亏了杨昌济老师的教导。杨老师曾告诉过他,一个人要是没点儿哲学思想,就显得特别俗气。这话,年轻的毛泽东一直记在心里头。

听说在四渡赤水战役结束后,林彪问毛泽东有没有研究过兵法。毛泽东很爽快地说他没读过。他之所以能够像开了挂一样指挥战斗,是因为他一直都按照辩证法的思路来,该撤退时就撤退,该进攻时就进攻,灵活变通。

《体育的研究》这篇文章,虽然是用文言文写的,但因为离现在不算太久,所以读起来还不算太费劲。它一开始就说,咱们国家的实力不强,武力也不像以前那么厉害了,老百姓的身体素质也是越来越差。

第一部分说的是,每个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知道得使劲儿活下去。饿狠了的时候,啥都吃,就连西山上的野菜和井边上的李子也不放过。这就让作者琢磨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体育啊,其实就是咱们活下去的路子。

然后咱们聊聊体育跟德育、智育之间的联系。说白了,德育、智育确实挺关键,但它们都得有个好身体作基础。所以,就这么看,身体不行,德育智育也谈不上。再往后说,体育咋就发展到今天这样了?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这里也提到了以前的好多学者,他们更重视品德和志向,却不太身体。所以,才有了像颜回那样短命,贾谊早早夭折,还有王勃、卢照邻这些人在年轻时就遭遇不幸或者失意。

第四段和第五段接着深入说了体育有多重要,还聊到了为啥现在很多学者自己不爱运动,也不鼓励大家运动。之后又提到了运动时得注意啥,还有现在运动方式太少的问题。

文章最后还教了我们一个叫做“毛氏六段操”的健身小妙招。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首篇文章叫《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句句不离体育,但实际上它的内容远超体育范畴。

那时候,西方学问传入中国,加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这些想为国家找出路的尝试,让年轻的毛泽东琢磨起国家为啥会这么衰弱。

《体育的探讨》算是他那个时期琢磨的一大成果,但绝非他找寻救国办法的止步之处。

毛主席虽然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大人物,但他对孔子并不是一概否定。他认为孔子很多学说都挺有道理,特别是孔子对待武力的态度,毛主席觉得挺中肯。再说,孔子本人还是个身高一米九多的山东壮汉,射箭、驾车样样精通。

后来,因为宋明时期的理学盛行,加上赵匡胤大力提升文官地位,贬低武将,咱们中华民族慢慢变得不太尚武,反而文气过重。以前那些读书人,既能带兵打仗,又能谈论治国理念,可后来呢,一个个都变得文文弱弱,弯腰驼背,手无缚鸡之力,爬个山就气喘吁吁,过个水就腿脚抽筋。

这样做不仅对身体健康没好处,还对人的思想产生了坏影响。你看,随着越来越看重文化、轻视武艺的风气,那些读书人的骨气好像也越来越没了。到了清朝,他们简直就成了皇帝的仆人,完全没了自我,咱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概也被大大削弱了。

毛泽东觉得,那时候的老百姓如果多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变得更勇敢、更坚强,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品质。

毛泽东对于这事儿的看法相当有分量,他小时候身体就不好,老生病,两个亲哥哥也因为身子骨弱,早早就走了。毛泽东自己呢,又爱动,老觉得自己这身体太弱,心里不痛快。所以,他决定通过锻炼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毛主席身体强壮,所以在后来那么艰难的革命岁月里,他能一直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干下去,身体也没出啥大问题。

【高考作文传递的强弱观】

但要是咱就只看到这儿,那显然还没真正搞明白,毛主席在年轻那会儿写这样的文章,他到底是想干啥?又牛在哪儿呢?

咱们先瞅瞅那时候作文里头引的是哪一块内容,它里头说了,人的身体啊,老是在变,要想耳朵听得清、眼睛看得明,得长时间下苦功才行。

要是天生很厉害的人随便乱用他们的优势,那他们最后也可能会变得不行。反过来,原本不怎么样的人,只要一直努力锻炼,不断提升自己,也能渐渐变得很强。所以说,天生强的人别太得意,天生弱的人也别灰心。也许我就是生来比较弱,但这说不定是老天在考验我,让我有机会变得更强呢,这谁说得准呢。

那时候,中国被列强压得喘不过气,很多人心里头自卑得要命,觉得自己啥也不是。可这段话一出来,简直就像晴天霹雳,把大伙都给震醒了。新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题,为啥会挑主席早期的文章《体育之研究》,还特别选了这一段呢,原因就在这。

英国历来强大,可以说是天生的强者。但问题在于,他们不太在意提升自己的活力和改进思想制度,反而总想着仗着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国家,抢他们的财富来享乐。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衰败,然后被像美国这样的新强者给替代掉。

秦国在还没把六国都收归旗下的时候,其实就只是个给周天子养马的小角色,被封了一小块地方当诸侯。但秦国可没打算一辈子就窝在这弹丸之地,他们一直很有拼劲,不断往上爬。

不论是秦穆公征服西戎,还是秦孝公听从商鞅搞改革,都给秦国日后称霸天下铺好了路。接着秦国连续几代君王都使劲儿发展,最终成功一统六国,成了老大。

自打鸦片战争那会儿起,咱们中国人民就过上了受气挨苦的日子。好在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大伙儿这才算挺直了腰杆,成了自家土地上的主人。可即便如此,那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不甘心,老想着法子封锁咱们、打压咱们。但他们越是这么干,咱们就越是争气,一天天地,一步步地,变得越来越强大。

他们心里头急得慌,就是觉得咱们一旦成了头号大国,说不定也会欺负那些弱的,回头再找他们算账。其实吧,这种想法真是冤枉好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