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蒋介石炸毁黄河大堤水淹日军,到底淹死多少日军?
1938年,蒋介石使了一招“水攻日军”,到底让多少日军泡了汤?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
老蒋掘开了花园口,挑起担子两筐货往外挪;那时候啊,人饿急了啥都干,人吃人不算啥,狗也自相残杀,就连老鼠都饿得直啃砖头!大概在1942年那会儿,河南地界上传着这么一句心酸的顺口溜,活灵活现地反映了当时河南老百姓的苦日子。
没想到,这所有的麻烦,竟然是由蒋介石搞出来的,他还想来个现代版的“水淹七军”。老蒋为啥要在河南地界上玩这一出呢?他这么干,为啥害得河南老百姓那么惨?还有,他这“水淹七军”到底干掉了多少日本鬼子?
【1、“军事家”蒋介石,爱用水攻和火攻】
老蒋这人吧,对兵法挺着迷,他干的有些事吧,光从理论上看,其实也没啥毛病。要是说中国古代兵法里,哪种招儿能最快地把敌人干掉,那可不是三十六计里的哪一计,而是用水淹、用火烧。
人们常说,水火可不容情。这话讲的是古代中国战场上,利用水和火来攻打城池的事儿。
不管是关羽搞的洪水淹七军那一出,还是《三国演义》里头讲的火烧赤壁,用水火来攻城,经常是弱势那边反败为胜的大招,这招的破坏力大得惊人,根本没有个顶。
但是,说到用水火当作战争手段,到了老蒋那儿就显得特别别扭。长沙会战前,国军一把大火把长沙城烧了个底朝天,结果仗还没打,长沙就先被烧得不成样子了。还有黄河花园口决堤那事儿,也是老蒋不擅长用水火战术的一个例子。
1938年前后,日军像疯了一样猛攻,上海和南京这两个当时最牛的城市,一个是全国最发达的,一个是首府,全都被日军给攻占了。接着,日军的脚步又踏进了河南。河南啊,那可是咱们的中原大地,人多地广,还是咱们民族的老家之一呢。
所以,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军事争夺的焦点地区。
不过老蒋的部队在河南刚开始那会儿,表现真挺让人头疼。那些国军头头们本身就拿不定主意,再加上之前他们的战友连连吃败仗。特别是南京那边的大屠杀事件,直接让他们心里头没了啥战斗的意志。
虽然国军里头也有那么几个铁打的汉子,但话说回来,兵败的时候就像山塌了一样,挡不住。大多数人心里都想着逃跑,这时候哪怕有几个人本事再大,也容易被拖后腿。要是河南这儿再守不住,那可就麻烦了。一旦日军占了河南,整个中国的心脏地带都得受他们威胁!
【2、河南告急,老蒋决定“水淹日军”】
武汉、长沙、重庆这些地方,离河南都不算太远。想想那个时候的老蒋,他手头还有啥能拿来抗日的呢?
老蒋为了显示对河南那边打仗的重视,直接坐飞机去了河南前线指挥。他还集合了好多精锐部队去围攻日军,这就是有名的兰封会战。但没想到,老蒋后来却说这场仗是他的“败笔”。明明一开始优势那么大,结果却打成了一塌糊涂,输得很惨。
问题的根源在于,那时候的第88师没打招呼就离开了他们的防守位置,紧接着,第八军也跟着学,二话不说就撤了自己的防线。
日军当时都愣住了,接着就占领了兰封城。好几支国军部队不声不响地撤了,把国军的防线给搞得一团糟。再加上日军武器比我们先进多了,所以河南的战局很快就又乱了套。这可把蒋介石愁坏了:要是河南保不住,那可就真出大乱子了!
接着,他就跟手下那些高级将领琢磨起来,老蒋的这些大将们其实都挺明白事儿。大家跟老蒋一通合计,最后决定炸掉黄河大堤。他们提出了两个依据。
头一个问题是日军那会儿势头正猛,咱们得想办法拿黄河水来挡他们的道儿,好给国军争取点时间,把战局给扳回来。
第二个说法听起来挺让人意外的。有些人觉得日本人的行为太残忍了,而且那边儿的河岸地形是南高北低,北边有一大片平原,上面住着很多中国人。所以国军里的一些高层将领就琢磨,日军说不定会炸毁河堤。既然早晚都可能被炸,那国军不如自己动手炸了,这样还能挡日军一阵子。
从他们给的那个主意就能瞧出来,这些国军压根就没把河南人放在眼里。
这么一大片地,要是被洪水淹了,战乱时候救援肯定跟不上,那得害死多少人啊?可偏偏没几个人往这方面想。再说了,为了保密炸堤这事儿,国军估计也不会提前跟老百姓说,这不是典型的为了打敌人,连自己也搭进去很多嘛。
老蒋刚开始对那个计划心里直打鼓,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么干可能会让自己被河南的老少爷们儿都看不顺眼。
【3、闹剧开场,黄河下游变成一片汪洋】
不过,日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国军连连败退,最后老蒋打定主意,决定采用“水攻日军”这一计策。可真到了动手的时候,问题是一大堆,一来是没人想揽这烫手山芋,二来像薛岳这样的猛将心里头也是直犯嘀咕。
薛岳直接说道:“咱们战士的力量不够,看来得靠黄河来助咱们一臂之力抗日了!”这话里头,明显带着他对炸毁黄河大堤做法的不满情绪。
老蒋起初打算找个人来替他担这个责任,他好几次给当地的国军头头程潜使眼色;但程潜呢,对炸黄河这事儿就是装聋作哑。没办法,老蒋最后只能自己站出来,点名让程潜去炸黄河大堤。接着,在老蒋的命令下,国军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去执行炸堤的任务。
但那时候的国军,很多都是临时拉壮丁来的,有的甚至是被硬抓的,他们里头真正懂水文和工程的没几个。炸堤这事儿,外表看着容易,其实里头还有不少门道呢。这些国军士兵在这儿忙活了大半天,大坝愣是没挖开,反观下面的日军,已经嗖嗖地往南边赶路了。
这可把当地的国军急坏了,他们干脆用炸药去轰塌大堤。
最后,炸起来的泥土把刚挖的小洞又给填埋了,国军急得团团转,只好换到另一个地点开挖,那就是后来所说的花园口。国军担心这儿还是挖不动,干脆下令用大炮猛轰黄河大坝,没想到大坝一下就被炸开了个大口子,眨眼间,汹涌的河水像猛兽一样猛地朝下冲去。
真是倒霉,这几天竟然碰上大雨倾盆,而且堤坝溃决后,雨势还越来越猛了。
这样一来,黄河水和暴雨就猛地往下灌,地处低洼的河南地区老百姓可倒了霉。尤其是住在洪水经过地方的人们,他们有的直接被洪水卷走丧了命,有的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家园被毁,啥值钱东西都没剩下。
就算自己没直接被洪水淹到,大平原上种的那些庄稼也是损失惨重,结果整个河南地区很快就变得一片凄凉,到处都是受灾的人。
【4、救灾不力,上百万中国人死于洪水】
老蒋这时候意识到事儿闹大了,他琢磨出两个招来应对。一招是把这烂摊子推给日本人,就说炸黄河大堤是他们搞的鬼;另一招呢,就是给河南那边拨点救济款。说实话,老蒋这两招也还算过得去。
说到底,现在最重要的是抗战,把责任推给日本人也挺合适。
不过,日本人哪会轻易认账,他们急忙站出来反驳,说自己根本没这回事。这时候,老百姓可能也搞不清到底是日本人搞的鬼还是老蒋的问题,但紧接着,老蒋又把第二件事给搞砸了。
他原本是打算给那些受灾的人发点救济金的,而且那时候国际上也有人伸出援手捐了些钱。要是这些钱能真真切切地发到灾民手里,虽说不能让死去的人复活,但至少能让还活着的人日子稍微好过点。可问题是,那时候河南满地都是国军,赈灾这事儿又归他们去管,结果就搞得一团糟了。
这些国军的薪水常常发不到位,而且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们养成了十分严重的军阀习气。一瞅见那么多救济款到了,他们心里都盘算起小九九。结果呢,灾民手里没拿到几个钱,反倒是被国军大把大把地揣进了自己腰包。
就像老蒋的亲信汤恩伯,他在灾难里头借机捞钱,搞得当地百姓对他恨得要命,干脆把他跟河南的四大祸患——水灾、旱灾、蝗灾,还有他汤恩伯自己给扯一块儿了。洪水过后,瘟疫又找上门来,河南人的苦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紧接着,蝗灾也来凑热闹,河南的老百姓那真是绝望透顶了。
不完全统计显示,花园口大坝决堤后,河南、安徽、江苏这三个省份直接遭了殃,洪灾里大概死了八十多万老百姓。而且,因为这场大水灾,后面又饿死了、病死了好多人,加起来得有数百万。
【5、劳民伤财,日本人却根本没受到多少伤害】
那么,老蒋用了那个水淹七军的狠招,自己损失惨重不说,到底让多少日军也跟着被水淹死了呢?
现在流传的数据说法各种各样。但总的来说,日军死伤最多的也就两万,最少的才两千多人。为啥老蒋策划了这么个水淹七军的招儿,自己这边死了上百万人,日军那边却只受了点皮毛之伤呢?
在蒋介石决定水淹七军之前,国军里头早就有日军的内应把这事儿给传出去了。
最终,他们在洪水来临前大多都溜之大吉,反倒是底下的百姓没得到消息,直接被洪水卷进了灾祸里头。
咱们瞧瞧历史上的水攻战役,多数都是挑那种窄地方动手,还得有水军坐船跟着洪水一起上。老蒋呢,他偏要在大平原上搞这套,而日本人是岛国出身,士兵里会游泳的估计不少。这样一来,最后没造成多大伤害,其实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真替那些在北方平原的老百姓难过,他们中估计有很多人不懂水性,被这场大水一淹,一下子就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