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标准小米SU7仅2秒!门锁死致“活活烧死”!小米回应引争议!
痛心!三个花季少女被活活烧死。
据橙市互动报道以及之后证实:3月29日23:00左右,一辆小米SU7在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祁门往枞阳方向)撞击中分带新泽西护栏后发生自燃。由于火势迅猛,三位相约一起到安徽池州参加第二天上午的招考考试的武汉某大学的大四女生,均未能被救出,不幸遇难。
4月1日12时46分,小米公司发言人针对上述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做出了回应。
粗粗一读,看起来又是类似于特斯拉的“驾驶员操作不当”,毕竟,事故是在驾驶员接管以后发生的,但细细一想,次份回应漏洞百出,而很多网友也在评论区留下了质疑。
接管一秒、门锁死是夺命关键!
第一,从小米公司发言人提供的数据看,驾驶员接管到发生事故之间仅仅隔了一秒钟,且接管前一秒系统才提示“前方有障碍物”。也就是说,系统只给了驾驶员两秒钟。在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 /T 44721-2024)中提到:介入请求从发出发到因执行最小风险策略(MRM)而终止的时长应不小于10s,使驾驶员有充足的时间接管车辆。虽然这不是一个强制执行的标准,且是L3阶段的行业通行的标准,但2秒却成为争议的热点。
而在评论区,网友也纷纷提出质疑。
在一个400多位汽车汽车专业人士的群里,也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计算:时速116km/h就是32m/s左右,过了2秒撞上,那就是识别到障碍的时候64米左右距离,然后才减速到97km/h就已经撞上了?百公里刹车距离得要多少才够?
小米公司发言人想表达“不关我的事”?
不过,在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回应中,则避重就轻,甚至根本没有提到车门打没打开这件事,也没有提到起火。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正文称: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对此,在上述400多人的汽车专业从业者群众,有人认为小米公司发言人这样回应的意思是:“不关我的事”。
这不免让愉观车市想起特斯拉每次一出事故就推卸甩锅给消费者,说是“驾驶员操作不当”。当然,“不关我的事”究竟是不是小米公司发言人的表达的意思,我们目前还难以下定论,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再来做出评论。
而愉观车市想在此特别提醒的是:
第一,作为汽车公司,你是汽车产品的打造者,在打造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将安全作为首要因素,且在宣传的时候,也不要刻意夸大宣传,把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功能扩大,甚至为了体现自己产品的先进性,不惜“以身试错”演示全脱手的智驾,一旦消费者形成错误的认知,可是人命关天的事。
此前,雷军可是表示:小米SU7的高速NOA与华为小鹏相媲美。
第二,主管部门一定要从源头上严格管理,切断某些企业夸大的虚假宣传,这些言论不仅为消费者带来认知错误,导致付出生命代价不说,还会使得汽车行业进入无序竞争,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整个汽车产业后退。
同时,愉观车市仍想在此呼吁将《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作为行业强制标准 ,只有在规则非常清晰,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平的情况下,才会有好的产品出现,才会让造假、偷工减料者无处可逃。
可喜的是,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发生要着力整治市场乱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提醒消费者,在买车时要睁大眼睛,甄别宣传的真伪,在用车时,更要时刻记住,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宣传如何,在现阶段,在L3实现以前,出了事故都是自己负责,自己才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再者,就算L3实现以后,开启智驾车企负责,但人生没有回头路,负责也挽回不了生命。
网友评论
-
2025-04-01 23:01:14
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回应中,(则避重就轻)这话我个人理解为,我一个公司一年下来交个国家税是多少,现在出点事就小题大做。我个人是这样理解这几个字。
-
2025-04-02 20:50:39
应该你多读书,不管那句是哪方说的,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那个意思,你说谁该多读书。
-
2025-04-02 07:56:18
手机,电视机,电动车
-
2025-04-02 14:31:32
自动驾驶惹的祸,怎么那么懒,那么显摆,那么不知轻重
-
2025-04-02 13:56:14
不小于10秒,按照那个时速,我理解的是车辆在那个环境下,得预测到500米以外的危险,是这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