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逝世后,妻子继承夫志官拜副国级,少将儿子领队84年阅兵
1948年5月,身在美国的冯玉祥及其妻李德全获悉了我党发布的“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提及召集爱国人士共商政协会议,着手筹备新中国成立相关事务。
冯玉祥在美生活数年后,应我党邀请,欲为新中国建设出力,遂与妻子李德全商议回国相关事宜。
虽身居美国,他深知周遭潜藏国民党特务。为确保安全回国,他必须设法摆脱特务的严密监视。
最终,经中共中央与苏联协作,冯玉祥摆脱了特务监控,携全家登上“胜利号”船只。
国人未料到,胜利号航行至黑海时突发大火,冯玉祥不幸罹难。
此次意外为何突发?李德全继承夫志后有何行动?冯家人现状如何?
【从相识到相爱、两人完婚】
冯玉祥自幼怀抱救国救民之志,早年投身军旅,辛亥革命之际,他参与了滦州起义。
随后,他参与护国战争,秘密联络蔡锷将军,并亲自率部进行和谈,促成停战。
经多年发展,1923年他任北京检阅使,并于同年12月31日获授陆军上将衔,成为国内重要军阀之一。
同年,他结识了妻子李德全。
冯玉祥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因信仰结缘,他在教会活动中结识了发表演讲的李德全。
李德全当时以爱国女青年形象示人,其演讲振奋人心,即便对见过大场面的冯玉祥而言,亦深受触动。
此时,冯玉祥尚无与李德全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意愿。
他虽无意参与,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局势变动的影响。
身为单身将军,他备受各方势力追捧,常有人上门提亲,意图联姻。
冯玉祥对这种基于利益的结合颇为反感,然而他并未采取过激行动。
此时,冯玉祥的堂姐夫介绍李德全给他认识。
李德全出身平凡,却颇具文化见识。双方会面时,彼此均感到满意。
尤为珍贵的是,他们同为基督教信徒,这一共同点使他们的心灵距离更加拉近。
1924年,两人顺利成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冯玉祥后续发展颇为顺利,期间李德全始终相伴相随。
真正的夫妻需共患难,中原大战后,冯玉祥部队遭蒋介石改编,他陷入人生低谷。
李德全在关键时刻率家人给予冯玉祥支持。
李德全在丈夫前往泰安闲居后,随即携家人随冯玉祥一同前往泰安定居。
两人的情感既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也能承受磨难的洗礼。
【不满独裁、冯玉祥与蒋决裂】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队虽归蒋介石,但他在国军中威望犹存,且心怀报国之志。
抗日战争爆发时,冯玉祥毅然应邀复出,投身抗日战场。
冯玉祥离泰安再任职,担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及军政部长等职务。
丈夫重出江湖后,李德全随其离开泰安,前往重庆。
全国人民多年奋战,终将日寇逐出中国。然而,尽管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它却迟迟未能实现。
冯玉祥对蒋介石产生疑心,身为国民党高层,他深知美国援助蒋图谋内战的阴谋,内心因此变得极为沉重。
在从重庆前往南京的旅途中,他提及:
和平何时降临?我们不断祷告,持续挂念;同胞仍需奋斗,以期早日实现梦想成真之日。
他极力劝解蒋介石,然蒋却愈发坚持独裁,致使双方矛盾日益激化。
此时,冯玉祥接近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联盟”,此举被蒋介石察觉后,更遭其排斥。
蒋介石派遣特务暗中监视冯玉祥,但此举被冯玉祥察觉。
李德全为冯玉祥及其家人安全考虑,建议他离开南京,出国避难。
冯玉祥借治理黄河之机,提出前往美国考察水利的提议。
蒋介石欣然应允,随即批准了冯玉祥的申请,挥手示意其离去。
冯玉祥离开后,蒋介石独裁行动愈发坚决迅速,此举促使冯玉祥对蒋的不满由隐晦转为明显。
在美期间,他忙于考察水利,更重要的任务是联络侨胞,并力劝美国政府停止对蒋介石内战的援助。
此行动引蒋介石反感,蒋家报纸批判冯玉祥为“国贼”,蒋介石亦称其“行为失当,言辞荒谬”。
不仅如此,蒋介石对冯玉祥施以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及断绝经济来源的处罚,但这些举措并未使冯玉祥屈服。
在家人李德全等人的支持下,冯玉祥于美国积极倡导海外侨胞与国内民众发起革命,旨在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
至此,两人关系已完全破裂。
蒋介石借由与美国的关联,着手在政治层面对冯玉祥实施迫害。
1947年底,冯玉祥收到中国驻美大使公函,计划将其“遣返”国内。
冯玉祥未予理睬,蒋介石继而勾结美国政府,撤销冯玉祥护照,意图将其驱逐出境。
冯玉祥明了与蒋介石关系无法修复,了解国民党特务手段及蒋介石野心,意识到自身安全已受严重威胁。
他欣然接受结果,并洒脱预设遗嘱:“我为人民受难,为人民而死。”
1948年5月1日,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呼吁全国民主人士及海外侨胞踊跃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
多年来,我党与冯玉祥将军保持联系,并邀请他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冯玉祥将军亦已收到此邀请。
冯玉祥密切关注国内动态,迅速决定回国参加我党政协会议,同时他必须设法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监视。
【不幸罹难、李德全继承夫志】
我党获悉冯玉祥将军的困境后,即与苏联联系,商讨协助其回国相关事宜。
冯玉祥经精心布置后,于7月31日偕同妻女,顺利登上了苏联的“胜利号”客船。
船上,冯玉祥与李德全热议回国计划,虽已66岁高龄,谈及国家未来,他仍异常振奋,详述诸多构想。
航行十余日后,“胜利号”横渡大西洋,成功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冯玉祥途中保持警觉,即便一切平静,尤其在港口处,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国民党军舰的存在。
正因如此,他迅速提升了警惕性。
巴统官员提议,若无法适应海上颠簸,可改乘火车至敖德萨。冯玉祥未采纳此建议,坚持选择继续乘坐“胜利号”。
但出乎意料的是,“胜利号”在黑海航行途中突发火灾。
9月1日中午,冯玉祥与女儿冯晓达、冯颖达谈及往事之际,李德全离开房间去整理物品。
交谈间,冯晓达嗅到异味,经仔细搜寻,发现已发生火灾。
她与冯颖达急忙冲出,以为父亲会随行,但未料到冯玉祥因吸入过多油烟且行动不便,未能跟上她们的步伐。
房间内烟雾弥漫,视线模糊,李德全隐约闻冯玉祥呻吟,奋力朝声源靠近,终因浓烟过量,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船员身着苏联消防服扑灭火源后,找到他们时,发生了令人悲痛的事。
冯玉祥因长时间窒息,不幸离世。
冯晓达与冯玉祥一样,均在火灾中不幸丧生。
“胜利号”上载有二百余名乘客及苏共代表,全部不幸罹难。
该消息传回国内,迅速引发广泛反响。
苏联调查发现起火因“电影拷贝倒放过快”(据李德全回忆),尽管如此,人们仍易将此事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相联系。
冯玉祥将军已不幸罹难,此事实已成定局,无论情况如何。
李德全内心极度痛苦,但仍需继续处理后续事务。
1948年11月2日,苏联火化冯玉祥后,李德全携丈夫遗志,与在苏子女道别,返回东北解放区,入住马迭尔宾馆。
东北是当时国内最安全的解放区,因此,我党安排所有前来参加政协的民主人士北上,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并参与政协事务。
东北局选定马迭尔宾馆为驻地,随后,沈钧儒、章伯钧等爱国人士相继抵达该宾馆。
我党获悉李德全入住马迭尔宾馆后,即电告东北局李富春转达慰问,并邀请李德全参加政协会议。
同时,我党于马迭尔宾馆为冯玉祥将军举办了吊唁活动,以缅怀其贡献。
李德全接受我党邀请,主动投身新中国建国筹备工作,积极参与其中。
【官拜副国级、少将儿子参加阅兵】
李德全常被视作“冯玉祥的夫人”,实则她亦是昔日热血爱国青年,抗战时积极投身全国慰劳总会,引领各界妇女参与前线支援工作。
因此,她在女性群体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望。
抗战胜利之际,她再次被选为中国妇女联谊会主席。
李德全在事业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谓成就斐然,独立自主,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与独到的见解。
丈夫离世后,李德全未陷消沉,她与冯玉祥共度数十年,深知他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1949年3月,李德全参加中国妇女首届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她被选为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同年,中共第一届政协会议举行,李德全参会,随后担任卫生部部长职务。
她是新中国首任女部长,引领国家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此阶段,妇女权益也得到了充分认可。
1964年,李德全出席政协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该职位属副国级。
李德全及其与冯玉祥的后代均在新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自实现了个人与家族的进步与发展。
冯玉祥与李德全教导子女,首要原则为爱国。
在他们的指引下,几个孩子各自成就非凡,尤以冯洪达表现卓越。
冯洪达诞生于冯玉祥中原大战挫败之际,彼时冯玉祥心境低落,常面露忧色,然而每逢见到冯洪达,他总会展颜一笑。
稍长,冯洪达常伴父母左右,得以接受他们最优的教育,此即“言传身教”之真谛。
冯玉祥于“胜利号”遇险时,18岁不到的冯洪达勇担重任,奔赴父母住处。危急关头,他双手锤击舱门,直至鲜血淋漓,仍未停歇。
他寻得太平斧,破门救出父母,虽冯玉祥不幸遇难,但他的行动却让李德全免于危难。
经历生死后,冯洪达更加坚定人生目标,即报效祖国。他深刻认识到,为国奉献是自己不变的信念与追求。
1953年,他完成苏联学业归国后,全身心投入新中国海军的建设事业中。
他凭借卓越的学历与持续努力,迅速在海军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非凡才能。
1982年,中央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并授予其少将军衔。
1984年国庆阅兵中,海军方队由冯洪达率领参与。
1993年,冯洪达将军因疾病缠身,虽经全力救治,仍不幸离世。
冯玉祥将军毕生致力于国家建设与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他视“爱国”为人生信仰,即便因此背负蒋介石所加的“国贼”骂名,亦在所不惜。
受他影响,新中国初建时,李德全为国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子女均在各自行业内,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不懈努力,默默奉献。
时过境迁,中华民族铭记为民族作贡献的英雄。致敬“布衣将军”,致敬先辈,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
爱国将领冯玉祥,被誉为布衣上将。他一生戎马,战功赫赫,名字与焕章同在,彰显其不朽功勋。
冯玉祥、李德全响应“五一口号”。冯丹龙撰写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阐述了两位历史人物对“五一口号”的支持,保持了原文中心思想,用词准确且逻辑清晰。
冯玉祥晚年与蒋介石决裂,其遇难真相尚未明了。秦立海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对此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