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以内的手机才是流行趋势?细品之后有点道理

科技 02-14 阅读:8 评论:0

最近,偶尔扫描了一下近期的文章,反正一个读者的评论确实挺有意思的,虽然表面上或许会感觉有点消极,但是如果细细想来,确实可以感受到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行业大环境所遗留下来的问题。

关于读者的一则评论,毕竟是隐私,所以我就不告诉大家名字是什么了呢?这里只截图评论的内容。如图!

在探讨500元以内手机是否真正引领潮流这一议题时,一个前提肯定是要暂时搁置对当前手机市场发展趋势的考量。

深入剖析,若将视角聚焦于500元价格区间内的设备,便会发现一个微妙而引人深思的现象:市面上关于各式各样的手机的讨论往往确实超越了其实际价值与功能范畴,衍生出种种复杂多变的观点和期待。

试想,如果一台手机的价格确实定格在500元,那么围绕它的舆论场域或许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现实。在这样价位下,我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会不自觉引发出对于手机的期望可能会回归到一个更加质朴、务实的层面,不再被那些繁复的功能介绍和营销噱头所迷惑。这样的思维转变,无形中可以促使让自己可以更好重新审视手机的本质

因此,我之所以提出,原因在于“关于这个问题的内在仿佛可以看到似有似无的真相”,正是因为可以揭示简单却常被忽视的事实:当产品的价格与其功能、定位相匹配时,人们对于它的认知和评价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和理性。这种回归本质的思考方式,确实可以让大多数消费者以后再购买手机的时候逐渐变的理智。

手机是什么?

或许站在目前的大环境可能很多人会一拍脑袋回答“是手游,是影音,是功能等种种一系列的体验”,但又有多少人可以返璞归真的回答“手机就是一个通讯工具”,实现一下,不管是诺基亚、还是最初的大哥大,它们再怎么变,同时就算后来诺基亚时代的刷机风气变得很疯狂,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手机是通讯工具”

然而自从苹果手机带动了智能化的发展“按理说智能手机的关键思路是三星”,反正不管是谁,等手机市场正式彻底智能化,所谓“通讯工具”的观点就慢慢淡化了,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需求与体验的萌生。

当手机不再被公认为最初的通讯工具,看上去是一种进步,其实却是我们人类的衰亡开始了,因为接下来“依赖之风”会直接开始,而依赖之风开始“像雷同之风等一系列的风气也就开始”,因为连事物的本质都能遗忘,这是相当可怕的。

所以很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现象“苹果手机为什么能火?”因为此刻的消费者已经把手机是通讯工具彻底抛之脑后了,甚至认为手机可以让自己的身份提升“这可笑不?我不知道”反正这是一个不自然的现实!

同时也造就了各个手机品牌开始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断的出新,俗称你们眼里的“新机更替”,但是如果深究“这些新机和老机有什么改变?”讲实话改变肯定是会改变的,只不过很微小,故而创新思维也就消失了。为什么?因为手机究竟是什么?品牌也已经搞不清楚。

同理,现在的品牌出新手机,一方面是为了让消费者可以有换机的欲望,但另一方面换机欲望的背后是什么?那就是可以让品牌自身有更多的利润,这就是资本的游戏!

譬如像很多品牌基本不管消费者需要不需要这个功能,反正一股脑的强制加进去,像处理器一代更比一代强,功能一代更比一代好等,但如果要问消费者真的需要吗?我不知道,反正我看到不少舆论说“很多都是无意义的功能”,为什么会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手机的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俗称“割韭菜”

所以说,讲实话从这个读者的评论“500元的手机应该成为流行趋势”,不止我要反思,大家更要反思,品牌也要反思!现在的手机比起曾经诺基亚时代除了硬性功能强了,至于灵魂方面有没有提升?提升只是微乎其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