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幽王墓文物。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墓也称李三孤堆。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

乐安谈历史 2023-03-01 18:37:05

楚幽王墓文物。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墓也称李三孤堆。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有人说是被大水冲开,也有的说是被当地的保甲带人挖开,出土文物三千多件,以青铜礼器居多。这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引发古董商人争相购买,最后只剩下青铜器和石器等700多件,包括不易搬运的楚大鼎。后来安徽省立图书馆派人前往寿县进行交涉,收藏了这批楚器。

楚大鼎是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也叫铸客安邦鼎,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是战国第一鼎。文物中有楚王名者计有酓肯鼎2件,酓肯簠3件,酓感轿鼎、酓感盘各1件。“酓肯”即楚考烈王熊元,“酓感”为楚幽王熊悍。

1937年文物南迁,这批文物也要走水路去后方。但运到江西和安徽交界处时,被这里为阻止日寇船只行进而设置的封锁线挡住去路。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工人们只能将几十只装着文物的箱子抬下船,通过封锁线后转运。因为当时人手不够,笨重的文物箱子根本抬不起来,为赶时间,工人们只有将文物箱子翻着跟头往前滚。也就是在这次搬运中,很多文物严重受损,包括楚大鼎。

运到四川后,因担心日寇会对城市轰炸,所以这批文物一直被藏在重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批文物被运到南京,但还没来得及进城,内战又爆发了。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批文物还一直静静地躺在沿江一个临时仓库中。上世纪50年代初期,安徽筹建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李责刚亲自跑到南京,这批文物才得以回到安徽。

#谢田看宝#

0 阅读:32
乐安谈历史

乐安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