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晚辅导作业后,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差?
晚上快九点了,客厅里只剩下电视剧的声音和我孩子写作业的声音。
这个时间点,我们家总会出现一种奇怪的气氛。
电视剧演到高潮,我却在孩子面前狠狠地说:“怎么连这道题都不会?
我已经讲了几遍,你到底听没听!”孩子低头不语,一副无助的模样。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其实,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我们表面上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孩子,但孩子往往感觉我们在打扰。
比如那次,我兴致勃勃地给儿子讲《草船借箭》的阅读题目,结果他放下笔,愁眉苦脸地对我说:“妈,你的解释让我脑袋更晕了。”原来,我认为自己的方法在启发他的思维,但他觉得我的每个字都是干扰。
这让我意识到,有时,我所谓的“帮助”其实是在添乱。
有个闺蜜曾哭着跟我说:“我昨天又吼孩子了,真的心疼。
可是每次陪写作业就是一个噩梦。
她甚至为此和孩子闹得非常僵,连语文书都被扔进了厕所。
她这段经历让我深思,有时我们觉得陪孩子写作业是在促进亲子关系,但很多时候它反而成了“灭火器”。
记得有一天,我决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作业。
结果没想到,晚上八点,他竟然自觉地坐到了书桌前,还说要自己试试语文题有没有难度。
我差点感动得流泪。
看吧,当我们放松对他们的作业监控,孩子反而开始独立。
看来,适当的放手,一样能让亲子关系恢复正常,甚至更好。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陪伴孩子成长,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我们焦虑的出口。
隔壁的老王,每晚都陪儿子写作业,仿佛自己也是学生。
有一次,老师在家长会上批评道:“有些家长的陪伴方式不对,作文里有明显的成人修饰痕迹。”原来老王的所谓“参与”不过是把自己的价值观输出给孩子。
有一回,我没有指导孩子数学题,第二天他居然自己起早,跑去问老师,还记了笔记,回来告诉我:“妈,我懂了,这题得反着想。
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越教,孩子越依赖;我们放手,反而能促进他们独立思考。
设置“作业边界”也许是个好方法。
告诉孩子:“你可以来问我,但不要总让我要陪着你。”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能自主完成作业。
这样,他们会更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而我们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情绪焦虑。
设立一个合理的作业边界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方法。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我们是家长,不是老师。
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解决所有问题。
可以尝试从具体的小事开始,慢慢减少对孩子作业的干预,尤其是在他们愿意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时。
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试试自己解决,有些题目可以等明天问老师。”让他们感到你尊重他们的自主学习选择,这会激发他们的信心。
此外,亲子关系在于互相放过。
有些家长会认为陪孩子写作业是必需的,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压力增大的源头。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可以提供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只是看结果或责骂。
告诉他们我们理解他们的努力,这样他们会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在我们的焦虑中迷失。
其实,陪孩子写作业并不是育儿的全部重点。
我们放手,给孩子空间,才是促进他们成长的开始。
我们要记住,孩子的独立性从他们开始慢慢学着自己解决问题那一刻起;而我们的任务,不只是监督,更是给予他们自我探索的机会。
当你能放下作业本,也能放下焦虑,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成长与思维方式上,而不是每道题是否正确,你和孩子才能成为彼此温暖的“避风港”。
所以,为了你和孩子的幸福,不妨尝试放手,给他们独立的机会,你也能享受更加宁静的夜晚和真正的亲子爱。
为了你好,不再执着于每晚辅导作业,让你的心归于平静,让孩子学会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