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倒计时!A股观望情绪升温 假期持股or持币?
今日,沪深两市双双低开,开盘后震荡回升,期间一度双双翻红。此后,指数围绕昨日收盘附近窄幅运行直至尾盘。全天看,市场继续缩量整理,重心继续走低下,延续近期小幅走低趋势。
全天,市场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成交继续萎缩下观望情绪升温。而距离五一长假仅剩一个交易日,在此之下,究竟是持股还是持币过节呢?
首先,整体看,当前市场环境与政策面对市场有支撑。4月7日以来,“国家队”持续持续增持ETF释放出维稳信号。而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再次给市场带来提振。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叠加外资回流和科技产业政策支持,为市场提供中长期支撑。而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复苏,消费数据可能因假期催化进一步改善,提振市场信心。此外,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尤其部分蓝筹和科技板块具备配置性价比。
其次,历史规律看,节后市场波动逐步变大。根据近十年数据,五一前3个交易日上涨概率相对较高,这或许是因为部分资金提前布局,试图抢占先机。然而,当聚焦五一节后的数据时,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节后首日上涨概率为60% ,但在节后5个交易日,市场波动明显加大。例如在2019年,五一节后首日上证指数大幅下跌5.58% ,随后几个交易日也持续走低。这表明节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需要谨慎应对。这种波动既可能源于假期期间海外市场的变化,也可能是投资者对节后市场预期的分歧所致。
除此,近期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板块轮动频繁,且资金在不同板块间博弈激烈。科技成长与消费一度成为资金主要的角逐方向。在科技成长领域,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板块备受关注,相关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政策扶持使其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消费板块则受益于经济复苏和政策提振,部分细分领域持续表现稳健;投资者角度,阶段被套牢的投资者往往期望通过持股等待反弹,以弥补损失。而已获利的资金则倾向于兑现收益,尤其是对于节前被爆炒的题材股,获利盘的抛压更为明显。这种投资者行为的差异加剧了市场的分化和波动。
综上,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尤其是五一节前持股还是持币问题上,可考虑以下策略:
首先,如果对风险较为敏感,且担忧假期期间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可适当降低仓位,选择持币过节。这样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待节后市场形势明朗后再做决策;
其次,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可采取平衡策略,保留半仓左右的仓位。持仓部分可重点配置业绩稳定、股息率高的蓝筹股,如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板块,这类股票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在市场波动时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可适当配置一些超跌的优质成长股,捕捉未来可能的反弹机会;
而对市场相对乐观,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考虑维持较高仓位持股过节。但在持仓结构上,要注意分散风险,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板块或个股。可继续关注科技成长和消费板块的优质标的,同时,也可挖掘一些具有政策利好预期的潜在板块,如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筑、建材板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