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否决俄罗斯方案,中俄的“命脉”我们说了算
据报道,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明确表态,否定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提议。在能源合作与国际关系交织的当下,这一决策背后藏着诸多考量。
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户,天然气需求庞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LNG进口量达7132万吨,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415.84万吨,占同期进口总量5.4% 。美国虽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达8690万吨,较2023年增长2.8% ,但因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国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美LNG加征15%关税,致使双方LNG贸易暂停。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已近40天未从美国进口LNG,中国买家纷纷转向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3月17日,澳大利亚伍德赛德能源就与中国华润燃气签署协议,自2027年起15年内每年供应约60万吨LNG,这也是多年来中澳首次签署此类协议。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在与美国LNG贸易遇冷的同时,中俄能源合作一直备受关注。俄罗斯是中国重要能源供应方,2024年俄方数据显示,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1.08亿吨,占进口总量19.5%;进口天然气760亿立方米,占比40%,均为第一大供应国。俄罗斯为扩大对中国天然气出口,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提出经哈萨克斯坦或蒙古国的输送方案。
俄罗斯选择经哈萨克斯坦方案,背后有自己的盘算。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想巩固在中亚利益,通过在哈萨克斯坦修建输华天然气管道,能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绑定。而且,蒙古国近年奉行“第三邻国”政策,与美国在稀土等领域加强合作,让俄罗斯对其产生不信任,担心管道经蒙古国会有风险。
但中国拒绝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输气方案,完全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指出,连接中哈的天然气管道已超负荷。这条从土库曼斯坦出发,经哈萨克斯坦从新疆入境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建成ABC三线,设计年输气量550亿立方米 ,但设计时未给俄罗斯预留空间。若要实施俄罗斯方案,就得新建管道。可新建管道线路长,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征地费用高,建设维护成本巨大。这些成本最终会体现在气价上,让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毕竟全球能源市场竞争激烈,中国能源采购选择多,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也在争夺中国市场。
天然气能源(资料图)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还涉及经蒙古国方案。从地理位置看,蒙古被中俄包围,若项目建成,蒙古能收过境费,三国也能强化经济合作。2022年初,中俄蒙就签署了相关可行性论证等文件。但过去3年多,项目仍未开工。2025年2月彭博社报道,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希望就该项目进行三方会谈推动建设,还称是价格谈判僵局导致项目停滞。但实际没这么简单,管道长距离穿越蒙古国,安全风险是大问题。北溪管道被炸就是前车之鉴,而且蒙古国与美国走近,不可控因素增加。
中国在能源合作上始终坚持原则。能源是国家命脉,14亿人的能源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中国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 - 2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 。同时,煤炭、可再生能源、俄罗斯陆路输送天然气等替代能源,也在削弱对海运天然气需求。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在国际关系和能源合作中,每个国家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决策。中国果断否决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输送方案,就是在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和利益。未来,中国能源战略还会朝着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推动能源产业转型,提升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中俄能源合作虽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有分歧,但双方合作基础深厚,只要找到利益契合点,未来仍有广阔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