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分符”之困:为了接轨国际,制造又一认知困难?

历史 04-16 阅读:3226 评论:47

所谓千分符,完整的应是千位分隔符,比如123456789426,使用千分符后,就变成“123,456,789,426”,这是西方大数字的计数习惯,因为历史的原因就变成了“国际公认的国际标准”。

然而,使用这样的千分符,想必一般中国人都有些懵,若非经常使用,识别起来特别困难,不标千分符的话还好读一些,于是就导致普通中国人的识别困难。

问题在于:西方习惯的这种计数方式,为何却导致中国人认知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如今我们该如何面对千分符?

西方千分符的由来

西方国家之所以使用千分符,原因在于它们的基础数字体系中,没有“万”这个单位,即“个十百千”,最大的基础单位是“千”。

按照西方描述,苏美尔古印度古希腊等非常发达,但从基础数字单位上却看不出来,因为这套基础数字单位能够计算的数值有限。反之,如果经常需要处理大额的数据,理应会有更大的基础单位。

据说,1795年法国在确立“万国公制”时,基于千进制构建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如百万——million、十亿——billion等。

19世纪时,因为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以及这套千进制的确符合大贸易的数字需求,因此就迅速流行开来。最终,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千分符。

因此,千分符是欧洲数字系统的产物,符合欧洲文化习惯,但符不符合中国文化呢?

中国人的识别困境

与欧洲不同,中国基础数字单位是“个十百千万亿”,单位亿上面还有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万以上的基础单位都是万进制。其中,由于汉语特性,万以上的也可以十进制,只是表达上需要组合,比如十万、百万、十亿等。

因此,从“个十百千万”来看,中文数量单位比西方的大一个数量级,背后反映的往往是文明发达程度,需要处理更多的东西。

根据考证发现,商代甲骨文上已有“万”,周朝逸周书上已有更大的“亿”。所以,几千年下来后,中国人习惯以“万”为单位来认知大额数字。

比如,文章开篇提到的123456789426,如果换成“1234,5678,9426”,相当于使用“万分符”,相信中国人会快速识别多少,但换成“123,456,789,426”,这就让中国人崩溃了,千分符反而成为识别障碍,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数字识别习惯。

接轨国际背后思考

千分符的使用,虽然可以美其名曰为“接轨国际”,但显然不符合中国文化,甚至没有还好一些。

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接轨国际”导致的认知困境问题,比如钟表上的罗马数字、汽车仪表盘上的英文等等。

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盲从盲信的国际接轨可不可取?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首先,中国人讲“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需要因地制宜,周初分封时说“因其俗”,尊重当地一些文化习惯,当然某些陋习除外,这是中华文明融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考虑中国文化的盲目国际接轨,显然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

其次,国际接轨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如果让我们更困难,那么这种国际接轨显然就要抛弃。因此,如同千分符这种,可以国内使用“万分符”,对外时使用“千分符”,而不是国内国外都使用千分符。宋元明清的工业品,所造商品上的文化符号,都是对外一套、对内一套。

第三,所谓“国际公认标准”到底是谁定的,不能听到“国际”两个字,就认为要学习。其实,如今很多所谓的“国际标准”,都是西方制定的标准,基于他们的文化习惯或商业利益。因此,“接轨国际”之前,需要搞清楚接了谁的轨,合不合理,能不能让中国人更好。

因此,不是所有的国际之轨都要接,都要在国内推广,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能不能让我们更好、更方便。

最后,鲁迅说的“拿来主义”,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古今一直都应该是这样,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实用,中国人理应务实。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国际之轨,好用的就接、不好用的就弃,千万不能因为“国际”就盲目的接轨,千分符就是如此。如果一定要有数字分隔符,那么理应是符合中国人认知习惯的“万分符”!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3 05:57:03

    我一直都奇怪为啥要千分符而不是万分符,原来是因为所谓的国际接轨,大多数国人读数都是自动加万分符吧?

  • 2025-04-25 19:12:12

    你的手机是几寸的啊?能崇洋媚外地回答一下么?[笑着哭]

  • 2025-04-23 10:50:11

    习惯而已。实际上只有财务数据会用千分,其它场景我基本没见过用的。

  • 2025-04-23 16:00:41

    傻子才会用白皮那种弱智标注。老祖宗的万就是能快速读出大数字的

  • 2025-04-21 12:56:50

    是该重新制定规则,重新设定标准了,老外那一套落后了。

  • 2025-04-21 21:12:01

    老外的读法配合千位分隔符非常简单直接,说实话我们的有点复杂。

  • 2025-04-22 08:26:32

    二节万在中,三节亿当头

  • 2025-04-18 01:36:04

    呵呵,不把我们变成蛮夷不甘心啊[吃瓜]

  • 2025-04-23 07:26:37

    我家附近就有个110千伏变电站。它不能叫11万伏变电站

  • 2025-04-17 10:08:05

    在入WTO时我们太弱了,现在木已成舟,在读千位符长数字,我还要对应数一遍才能读准。

  • 2025-04-21 08:19:09

    看应用场景,人民币金额应该万亿表示,而物理上的数字还是用三位一小节更好,因为物理单位基本都是千换算

  • 2025-04-23 05:18:02

    这不是落不落后问题,人家之所以出现千分符,是因为很多计量都是以千进制,如1Km(公里)=1000m(米),1m=1000mm(毫米),1Kg(公斤)=1000g(克),1g=1000mg(毫克)我们不过是拿来主义[鼓掌][鼓掌][鼓掌]

  • 2025-04-27 11:44:26

    “万”实用是因为我们大多只用得到万。我国不同古籍对大数的命数法自说自话,常见的数量名称“万亿兆京”,有每10倍进级一次(京=10兆、兆=10亿、亿=10万),有每10⁴倍进级一次(京=万兆、兆=万亿、亿=万万),还有更复杂的(京=兆兆、兆=亿亿、亿=万万)。当年都是少数人哲学层面的讨论,到近代真正要用到时发现没有标准,只能舍弃不用。

  • 2025-04-22 22:25:30

    还有什么十千千米,十千千克,听着就别扭

  • 2025-04-22 09:59:50

    个十百千万。我们可以到万。4位分隔符才合适。

  • 2025-04-20 18:31:08

    建议出台规则国内用万数分隔符,对外才用千位分隔符。

  • 2025-04-23 17:14:28

    30千瓦改成3万瓦,5兆瓦改成500万瓦,一度电改成0.1万瓦时。

  • 2025-04-23 12:00:11

    恰恰相反,搞电的都说成11万站,22万站。书面用语才是110千伏

  • 2025-04-25 16:11:21

    这对于他们来说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了,你跟他们说4千千,估计他们立马就能回答

  • 2025-04-25 16:13:52

    这没办法,我们发展晚就只能用他们制定的标准,以后会不会用我们制定的标准这不清楚,现在是没办法改了

  • 2025-04-17 10:11:14

    鬼佬长点的数字看了半天,还要自己重新标,才能读得出来,而且看着非常不爽。让鬼佬说说4万万是多少?

  • 2025-04-21 13:45:51

    计数问题是个科学问题,国际统一比较好。不要在意谁发明的,谁先使用的,不必涉及意识形态和文化自信。正规书籍文献需要国际统一记数法。百姓买卖聊天仍然可以沿用已有的用语。

  • 2025-04-23 05:20:52

    [笑着哭][笑着哭]我每次都个十百千万,10万,这样一个一个数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还他么用手指头点着数[笑着哭][笑着哭]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4-21 12:27:18

    只不过读数的时候才有这个问题,又不涉及计算。如果这样,还不如恢复丈尺寸,斤两钱。

  • 2025-04-17 08:26:41

    西方基础数量最大是千,而东方是万。与其人口、地域、历史的差距基本成正比。

  • 2025-04-23 10:12:46

    一群崇洋媚外的家伙,建议使用万分位,让他们和中国接轨

  • 2025-04-21 10:05:00

    3位数是千,6位数是百万,9位数是10亿。习惯就好了。

  • 2025-04-23 09:38:25

    确实,每次看到千分符脑仁都痛,习惯性的数一数“个十百,千万……”的确没有在“个十百千,万……”这里分割或直接在“万”这里分割来的利落[笑着哭]

  • 2025-04-22 20:38:30

    不是咱们复杂,是千分位在中国水土不服,万分位才适合咱们的习惯。弄个万分位数字让老外读他也要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