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有”士兵到校园“标兵”:西安建大退役大学生李响的双线冲锋

教育 04-15 阅读:4 评论:0

从军,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戍边的“四有”优秀士兵;为学,他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连续三年专业绩点4.0的优秀学生标兵。从祖国边境到建大校园,李响用“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军人标准,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战场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淬火成钢:军旅生活锻造“四有”品格

2019年考入西安建大的李响,在疫情防控期受到奋战一线的解放军战士的触动,毅然决定参军报国。2021年,他应征入伍,来到朱日和训练基地,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涯。

在这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只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严酷环境。

盛夏时节,沙尘暴裹挟着热浪席卷营地。即便紧闭门窗,细密的沙粒仍会钻进室内,士兵们不得不戴着口罩入睡。夜晚,成群的甲虫侵扰营地,次日清晨清扫营房,仅甲虫都能装满整个簸箕。这些甲虫的叮咬使皮肤上刺痛瘙痒长达一两个月。

即便如此,李响的字典里也没有“退缩”二字。

当蚊虫如黑网般笼罩时,他把戍边使命当作火炬,“再难受都要挺直腰板”;当沙尘暴侵袭得漫天黄土时,他已在沙障里完成了两小时的战术演练;零下30℃的寒夜里,他在狂风中戍守了一夜又一夜,见证过强降雪不下5次。

从内务整理到实战演练,李响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叠被子要掐出十二道棱角、战术动作反复练习上百次……因为在李响看来,“身后是祖国和人民,面前是责任与担当”。

要说初入新兵连三个月的他就能获得“优秀新战士”荣誉,那是因为李响在应征入伍时就已经写下了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穿上军装就不能有任何退缩,一刻也不能!”

打败懒惰:军营作风攻克学业高地

退役复学后,面临转专业和学业滞后的双重挑战,李响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追齐了学习进度。

每晚睡前,他制定好次日的学习计划,每项任务对应精确的完成时间,设置双闹钟避免晨起贪睡;面对专业难点,他采取“三线作战”——文献深挖建立理论阵地,网课补漏扫清知识盲区,图书馆“泡”到彻底消化,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他“一遍不会就十遍,十分钟钻不透就花费一百分钟”的执念。

这种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让他连续三年个人绩点保持专业第二,同时以603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还与团队一起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撰写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第十二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外研社·词达人杯”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正如他常说的:“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只有突破和超越。”从训练场到图书馆,他用同样的战斗精神证明:只要保持军人作风,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学业难题。

多线作战:军人担当领航校园服务

“军旅生活让我明显感受到,每一种身份的转变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而我既然生在新时代,穿过军装,来到建大,我就要认真做该做之事,担起应担之责。”李响说。

学习之余,李响还身兼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委员、战旗中队军事部部长、工程管理2303班班主任助理等多项学生工作。

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教官队伍的一员,他与团队一起圆满完成了2021、2022级本科生军训带训工作,在征兵宣传中积极建言献策;在党支部,他结合戍边经历为发展对象讲授党课,让理论武装充满军营热血;担任新生班助期间,他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引领新同学们树立远大目标,筑牢思想根基。

心怀集体、乐于奉献的他,累计完成70余项校园活动物资保障工作,统计各类会议、党员资料达300余份,志愿总时长达500小时以上;与百名建大学子一起奋战2个昼夜,参与央视春晚陕西分会场录制;积极参加“三下乡”实践,用脚步丈量礼泉县、泾阳县等地,足迹遍布陕西2县4镇5村,完成了番茄种植等农业生产基地调研和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基地研学。实践团队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多个平台发表稿件41篇。

“做事踏实靠谱,交代的任务总能高质量完成”“明明很优秀却从不张扬,永远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他身上,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退役不褪色’”,提起李响,身边的老师同学总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学弟学妹们说他是“行走的标杆”。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李响的眼里充满希冀:“我希望用专业所学,践行‘四有’标准,为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望北疆风雪,他感恩那段“风沙铸甲”的岁月;展望未来,他誓言在新时代继续交出优秀答卷。正如他所言:“让北疆的风沙为我披一身盔甲,挺膺担当的征途上再也不会惧怕!”从戈壁哨所到工程建设一线,这位永葆本色的退伍兵,正以冲锋姿态奔向人生新战场。(通讯员:肖雯雯、刘淑婷、卢麦嘉)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