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养成记:撕下全美第一标签,转型工兵内线,生存才是王道
追打詹姆斯,围堵尤班克斯,制造大规模冲突,以赛亚-斯图尔特,曾经的全美第一高中生,如今却在用另一种标签,让外界重新认识自己,在他面前,格林都像是一名乖巧的小学生,那么问题来了,斯图尔特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将他变成如今这样呢?
从外形看,斯图尔特的确很符合“恶汉”的形象,呆头呆脑,看起来不太聪明,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受父亲德拉的影响,斯图尔特从小就是一个努力勤奋的孩子,德拉是牙买加人,1976年牙买加爆发经济危机,为了活下去,他凭借出色的水性偷渡到美国,初到佛罗里达的德拉,只能在农场做苦力,虽然收入微薄,但每天都热情满满,他会认真聆听雇主的安排,而且干活从不偷懒,惜力,几年下来,德拉与雇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后者的推荐下,德拉得到一份在建筑公司上班的工作。
工作依旧很辛苦,不过薪水却翻了十几倍,慢慢地,德拉在纽约扎下根,并打拼出一份家业,他将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勤劳,然后不断像子女们灌输这种观点,告诉他们,一定要认真做事,努力努力再努力,比所有人都要努力,这样才能够脱颖而出。
斯图尔特继承了父亲勤恳的优点,在篮球这条路上始终保持着初心,他会为完成某一目标,制定每日训练计划,一个简单的背身勾手动作,斯图尔特会反复练习上百次,凭借这股子韧劲,再加上发育较早,他很快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高一便成为校队的主力,连续2年统治当地,高三转学到篮球名校拉卢米埃尔高中,这里走出过小贾伦-杰克逊,乔丹-普尔等球星。
加盟的首个赛季,斯图尔特就带领球队夺得全美第5的成绩,最后一个赛季,他以场均19.5分,12个篮板的成绩,帮助拉卢米埃尔高中打出30胜1负的战绩,全国锦标赛中杀进决赛,可惜未能夺冠。
不过即便如此,斯图尔特的统治力,仍然得到大家的认可,荣获奈-史密斯最佳高中生奖。
毕业后,斯图尔特得到数十份招募邮件,但最后,他放弃杜克,肯塔基等名校,选择来到华盛顿大学,因为这里的教练是迈克-霍普金斯,多次担任美国国家队的助理教练,斯图尔特就是在他的推荐下,入选U17国家队。
在熟悉自己的伯乐身边,斯图尔特打得更加游刃有余,交出场均17分,8.8个篮板,2.1次盖帽的成绩单,然而遗憾的是,他虽然个人数据优秀,可华盛顿大学却只赢下10场比赛,要知道前一个赛季,他们还是分区冠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斯图尔特的选秀行情,最终,这位昔日全美最佳高中生,直到第16顺位才被摘下。
但仅仅几分钟,开拓者就将斯图尔特的签约权送给火箭,而后又被火箭打包送到活塞,这也说明,眼前这位身高6尺9的壮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出色。
作为一名内线球员,斯图尔特只有2.03米的身高,在NCAA或者AAU的赛场,他能用力量去碾压,甚至经常落到低位去强吃,可到了NBA,当力量无法形成优势时,斯图尔特很难有所作为,那点进攻能力更是不值一提,再加上缺乏投射,所以,他在NBA的未来非常扑朔迷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斯图尔特很快就感受到生存压力,他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同时又适应这个时代的角色定位。
作风强硬的重型内线,这是斯图尔特思考许久给出的答案,他开始尝试增加体重,希望再次用力量来弥补尺寸的不足,同时减少自主进攻,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蓝领工作上,设置高质量的掩护,顶防对手的内线,卡位,冲板等等,总结下来就是4个字,防守+篮板,当然,如果这会这两件事,也容易被淘汰,他还需要为自己立人设,贴一些“硬汉”,甚至是“恶汉”的标签,就像格林和狄龙一样。
如果你把对手核心的心态搞炸了,这对球队来说,不也是一种帮助么。
然后,斯图尔特搞出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追打詹姆斯,在球馆停车场围堵尤班克斯,引发活塞,森林狼爆发冲突等等,当然,他也因此被禁赛,被警方调查,但与此同时,斯图尔特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追打詹姆斯那件事发生后,他名声大噪,社媒粉丝增长300%,还有球衣销量,一度冲进联盟前20位,至此,强硬的形象算是立住了。
所以,斯图尔特真的很聪明,他找到了对抗小球时代的办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能够在这个联盟生存的道路,坚持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