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就如那颗星,你低头,它在,你抬头,它还在
致 独一无二的你

也许真正的朋友就如那颗星,
远远地照着你,默默地守着你,
你低头,它在,你抬头,它还在,
那么普通却又亮丽。
◆ ◆ ◆ ◆
每个人都有不同维度的朋友:或可以一起吃饭聊天逛街娱乐,或可以互相利用资源和进行利益交换,或可以互诉心事、分享秘密,或彼此深刻理解,无论是否联系、多久联系仍能保持深厚的联结。
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我们需要不用维度的朋友满足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生命中能有三五知己是多么不易而又珍贵的事!
所谓知己,自然是在精神上能够高度契合,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能给予理解和支持的人。陈果曾在她的幸福哲学课上,把人与人的关系分为了血亲家族和精神家族。知己好友自然是属于一个人的精神家族中的成员。
我深刻地理解她所说的那种一旦精神接通了之后就如血管里的血液流通了一样,不是你想断就能断的,断开了之后人也会残疾。因为体会过,所以更能理解,一个人的知己好友离开了,就像你的某一个局部也死掉了一样。精神上的不完整会让人难以承受,而这一部分重新生长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有些关系没有血亲却胜似血亲。

手机里有个“我们仨”的群,自从使用微信来就已存在。记得这个群名是我起的。因为想到杨绛先生的作品,在生活平淡的点滴记录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所以当大学时期最好的三个朋友凑在一块儿时,便想到了这个名字。
我们仨没有太多的言语,三个人都内向而深沉,拥有不同的职业,朝着不同的方向,走着不同的路。我们会在群里偶尔吐槽工作,说说孩子,分享新鲜事,表达价值观。可以看到,路在延伸,生命在流逝,人在成长,但每个人都还保持着一份最初的纯粹,就如二十多年前初见时一样。
随着年岁的增长,三个人的友谊变成了六个人,六个人又变成了9个人。我们拥有了各自的伴侣,又拥有了各自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精神家族。在邻近的城市里各自忙碌着,大人们奔波着,孩子们也都在紧张的学习安排中,见面的机会很少,但相见时又是那么地放松、自然而愉悦。
特别是当罗老师从遥远的地方踏着一片枯草落叶走过来而笑着高喊:“怎么这么巧啊,竟然在这里相遇了!”无论他在台上是多么迷人而威严的老师/导师,在我们的队伍里,他永远都是那个最活跃、幽默而又招孩子们喜欢的大男孩。

发现每一次提前规划的约会都会因为种种而无法实现,但简单的一句吆喝却让聚会得以成行。前一晚,她的一句“明天我们要去广州购书中心,大家休息吗”,另一个她说“休息”,我附和“明天找你们”。第二天,她们一家四口先去买了书再来与我们相聚,而另一个她带着孩子,还意外地带来一个新成员-兔子,与我们一家四口在麓湖汇合。这只垂着耳朵的小白成了孩子们的新宠,五个孩子们错落地站在一起。大概有三四年没有这么齐整地站在一起了,高高低低,或害羞、或调皮、或大方地看着镜头。之后,他们拿着相机也给我们几个留下了珍贵的瞬间。
相片中的我们,年少时的青涩没有了,但岁月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每个人都那么美丽而充满活力。也许是刚才陈老师对罗老师的一句“收起你的肚子”,提醒着我们收敛着中年的油腻,又或是我们每个人都保有一份初心,对生活和自然充满了喜爱,所以在我们的脸上透着那份甜美而真诚。
天黑了,我们各自走上了归家的路。有些路,我们可以与朋友一起走,有些路我们只能自己走。在一起时,我们谈笑风生;分别后,我们各自前进,但并不孤独。因为我们知道,只要需要,那个人还在。这便是友谊带来的一份笃定的安全感,你不会觉得人生路上没有人理解你,不会感觉艰难的时刻没有人共鸣,不会害怕孤独的时候没有人陪伴。
蓦然抬头,看到天空中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它一直伴随着我,照亮我的夜空,也陪伴着我书写。也许真正的朋友就如那颗星,远远地照着你,默默地守着你,你低头,它在,你抬头,它还在,那么普通却又亮丽。
◆ ◆ ◆ ◆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