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中国10亿美元、拒绝中国飞机借道,如今这个国家又找上中国

国际 05-13 阅读:0 评论:0
前言

事实证明,见风使舵这个词不仅仅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更能形容一个国家:

在中国弱小时,有些国家便恨不得落井下石,敲骨吸髓,榨干中国身上的所有价值,而等中国强大后,这些国家又立刻笑脸相迎,称兄道弟。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土耳其,20年前它敲诈我国10亿美元过路费,还拒绝我国飞机借道,可如今,它却又厚着脸皮上门找中国合作。

那么,土耳其到底干过哪些“缺德事”?如今找我们又要干什么?

厚脸皮的土耳其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土耳其这个国家有着独特而复杂的过往,其前身奥斯曼帝国,恰似东方的大清王朝,在近代史上饱经西方列强的殖民与掠夺。

曾经,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盛极一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内部矛盾丛生,外部强敌环伺,逐渐走向衰落,和大清一样沦为被列强瓜分的对象 。

不过由于土耳其地处欧亚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一定优势,又因其在文化、政治等方面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被视为半个欧洲国家。

这一特殊身份,加之其扼守重要的战略要道,使得土耳其在国际舞台上表面上维持着不错的实力形象 。

但可惜,这种优势土耳其却并没有珍惜,反而仗着其在国际交往中却做出过诸多令人不齿的行径,其中,阻拦我国航母 “瓦良格号” 一事,至今仍让许多国人记忆犹新。

1999 年,中国爱国商人徐增平怀揣着为国家打造强大海军力量的梦想,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成功从乌克兰购得 “瓦良格号” 航母。

徐增平为了这次购买行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资金筹备、外交斡旋等各个环节都困难重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当承载着无数国人期望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向祖国,满心欢喜地以为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意外却突然降临。

当船队行至博斯普鲁斯海峡,这片由土耳其官方管理的海域成为了 “瓦良格号” 归途中的巨大阻碍。

土耳其官方毫无征兆地跳了出来,以各种荒诞不经的理由拒绝让船只通过:

他们声称 “瓦良格号” 体积过大,通过海峡会对海峡安全造成威胁;又说该船没有动力系统,一旦在海峡内出现故障,将引发严重的交通堵塞..

这些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无理取闹。毕竟,类似规格船只通过该海峡并非没有先例,而且关于动力问题,拖船完全可以解决。

不仅如此,土耳其方面还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条件,他们索要高达 10 亿美元的过路费,这一数字简直是天文数字,完全是敲诈勒索。

此外,他们还要求中国购买土耳其的飞机等各种额外要求。

这一消息传出,震惊了世界,也让无数中国人义愤填膺。

两国之间此前几乎没有任何冲突与不愉快,在国际事务中也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土耳其的这一行为实在是毫无缘由、莫名其妙。

可由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几乎是 “瓦良格号” 回国的必经之路,无奈之下,“瓦良格号” 只能被迫停留在原地。

这一停就是两年之久,在这漫长的两年时间里,每天都要产生高昂的停泊费用,为了保证 “瓦良格号” 的安全,还需要雇佣专业的拖船进行看护,拖船费也是一笔巨额开支。

据统计,这两年的停泊费、拖船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 2 亿美元。

如果不是国家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徐增平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他几乎面临破产的绝境。

最终还是在国家的全力帮助下,经过艰苦的谈判与周旋,最终土耳其才勉强同意放行。

2001 年 11 月 1 日,“瓦良格号” 终于缓缓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历经波折,于 2002 年 3 月 3 日抵达大连。

回到国内的 “瓦良格号”,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改造成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它承载着中国海军的崛起之梦,意义非凡。

但土耳其当年的敲诈之举,却如同一个难以抹去的伤疤,深深刻印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 。

类似的事情并非个例,2013 年,土耳其声称要购买我国的红旗 9 防空导弹,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秉持着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态度,不计前嫌地同意与土耳其展开相关合作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毫无保留地向土方介绍红旗 9 防空导弹的性能、技术特点等,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但可惜,土耳其的真实意图却并非真心购买,他们实际上是想利用与中国的谈判作为筹码,向美国和欧洲方面施压,以此来降低美欧导弹系统的价格。

在整个过程中,土耳其虚与委蛇,表面上积极推进与中国的合作,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

最终,这场合作无疾而终,不仅生意没做成,土耳其还偷窃到了红旗 9 的部分技术,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土两国之间的信任 。

时间来到 2020 年,全球遭受新冠疫情的肆虐侵袭,中国在自身疫情刚刚得到控制后,便展现出大国担当,积极向世界各国伸出援手,派遣医疗团队、运输医疗物资。

当中国飞机满载着抗疫物资,准备支援其他国家时,土耳其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莫名其妙地封锁领空,拒绝中国飞机入境...

后悔的土耳其

土耳其与中国本无历史宿怨,却在过往多年间频频做出针对之举,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为向美国示好、寻求庇护。

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在全球构建盟友体系,土耳其为跻身其中,不惜以损害与中国关系为代价,试图换取美国的支持与资源倾斜。

但可惜,土耳其的 “讨好” 并未换来美国对等的回馈:2016 年,土耳其突发军事政变,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背后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政变虽因俄罗斯的及时干预而失败,但美国随后对土耳其发起经济打压:

利用金融手段操控汇率、收紧信贷,致使土耳其经济遭受重创,债务规模不断攀升,里拉大幅贬值,国内通胀高企,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此后,美国在俄乌冲突等国际事务中,又强迫土耳其站队支援乌克兰,进一步消耗其国力。

尤其在美国通过加息收割欧洲经济浪潮中,土耳其作为欧洲经济圈边缘国家,再次成为 “牺牲品”,国内经济雪上加霜,发展举步维艰。

一系列惨痛教训让土耳其逐渐认清现实:盲目追随美国做盟友,不仅未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反而成为大国博弈的 “棋子” 与 “受害者”。

2024 年起,土耳其外交策略出现重大转变,开始主动向中国靠拢。

土方通过媒体积极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文化魅力,大力吸引中国游客赴土旅游,同时,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访华,寻求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贸易投资等多领域的合作。

土耳其政府积极释放友好信号,为中国企业赴土投资提供政策便利,试图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与强劲的经济活力,推动本国经济复苏。

从过往的无端刁难到如今的主动示好,土耳其外交态度的巨大转变,折射出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也印证了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一国际关系准则。

和几十年前相比,土耳其的态度完全是180°大翻转,只能说,风水轮流转啊 。

那么,你觉得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土耳其呢?

参考信源:

北京日报 两会何以全球瞩目?土耳其驻华大使:中国的事情对世界也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