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连长牺牲在泸定桥,战友60年后才找到他亲人:要追认他为烈士
【温馨提示】喜欢您就点个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无数英烈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光明的道路。
他们中有些人名垂青史,更多人却因战火纷飞或时代变迁而湮没于岁月的尘埃中。
红军连长云宗连的故事,便是这样一段被时光掩埋的英雄传奇。

他牺牲于长征途中著名的泸定桥战役,却在半个多世纪后,因战友的执着追寻,
才得以从“无名烈士”的身份中走出,成为被历史铭记的革命英魂。
这段跨越六十年的寻访与追认,不仅是对个体的正名,更折射出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敬畏。
书香世家的革命火种:云宗连的早年岁月1903年,云宗连出生于河南鹿邑县一个书香世家。

祖父云宝申与父亲云广锦皆为清末秀才,家族以诗书传家,却未囿于传统文人的局限。
云广锦文武双全,既通经史子集,又精于武术,这种家学深刻影响了云宗连的成长。
少年时代,他在私塾研读《杨家将》《岳飞传》等经典,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悄然扎根于心。
1919年,云宗连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前身),接受新式教育。
彼时正值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激烈碰撞,而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推行的军事教育,更为其人生轨迹埋下伏笔。

正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后来起义红军的核心人物赵博生,两人的革命情谊由此发端。
从西北军到红军:信仰的觉醒与抉择1921年,云宗连投笔从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并在赵博生麾下任见习排长。
他迅速崭露头角,晋升为警卫连连长。

北伐期间,西北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云宗连随军征战,目睹了军阀混战下民不聊生的惨状。
此时,共产党人在西北军中的秘密活动逐渐影响了他的思想。
赵博生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云宗连开始思考“救国之道”的真正方向。

命运在1928年为他设置了一道考验。
家人以父亲病重为由将其骗回鹿邑,安排他与王月英成婚。
新婚燕尔,云宗连却毅然重返部队,临行前留下戎装照并誓言:“等革命胜利了,我回来接你。”
这句话成为妻子一生守候的信念,也预示着他与家庭的永别。
宁都起义:投身红军的转折点1931年,历史迎来关键节点。

在蒋介石“清共”政策的高压下,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全军改编为红五军团。
云宗连作为起义骨干,早已秘密联络刘向三、耿万福等十余名青年军官策划暴动。
起义前,他被任命为执法队队长,肩负肃清内奸的重任。
这场起义不仅让一万七千余官兵投向革命,更标志着云宗连正式成为红军的一员。

在红五军团中,云宗连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1933年黄狮渡战役中,他率部阻击敌军,因功升任红13师37团团长,并获三等红星勋章。
此后,他被调任瑞金步兵学校教员兼连长,肩负培养红军骨干的重任。

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长征中的角色埋下伏笔。
泸定桥之战:壮烈牺牲与永恒的谜团1935年5月,中央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蒋介石欲借大渡河天险重演“石达开覆灭”的历史,而红军必须夺取泸定桥打开北上通道。

云宗连所在的干部团(由陈赓、宋任穷率领)作为精锐部队,承担右岸策应任务。
5月29日凌晨,红四团在左岸发起夺桥总攻,云宗连率机枪连猛攻右岸桥头堡。
敌军为阻截红军,将柴油浇于桥面纵火。
千钧一发之际,云宗连飞身踢开一桶燃油,却在扑救另一桶时被爆炸卷入激流。
目击者刘向三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抱着燃烧的油桶坠下河,只为给战友开辟生路。”

这一壮举虽助红军夺桥成功,却让云宗连的遗体不知所踪,身份亦因战局混乱长期未被确认。
六十载守望:从误解到正名的漫长之路云宗连牺牲后,其家属命运令人唏嘘。

妻子王月英独守空房六十载,仅凭一张戎装照抵御流言蜚语。
乡邻谣传其夫是“国民党军官”,她却始终坚信:“他绝不会害百姓!”
这份信念支撑她抚养女儿云素勤成人,直至1990年刘向三偶然寻访鹿邑,这段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
刘向三的执着揭开了一段被遗忘的往事:他通过地方志查证云宗连的籍贯,联络黄火青、袁血卒等老战友推动烈士追认。
1992年,民政部正式批准云宗连为革命烈士。

二十天后,王月英溘然长逝,临终要求与丈夫照片合葬——这对夫妻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团圆”。
历史回响: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承云宗连的故事超越了个体生命的范畴。
从宁都起义的惊心动魄,到泸定桥上的舍生取义;

从王月英六十年的坚贞守候,到战友们跨越世纪的寻访努力,每一段情节都折射出革命年代的信仰力量。
如今,他的后代仍生活在鹿邑,有人务农、有人从教、有人参军,以不同方式延续着红色血脉。
泸定桥畔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云宗连的雕像于2015年被竖立在桥头纪念馆。
每当游客驻足凝视,讲解员总会提及那个抱着油桶纵身跃下的身影——他不再是无名烈士,

而成为诠释“红军精神”的鲜活符号。
结语:云宗连从历史尘埃中走出的过程,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英雄的态度:唯有不断打捞被遗忘的牺牲者,才能让民族记忆更加完整;

唯有真诚对待每一段过往,方能在新时代传承不朽的精神火炬。
这位红军连长的故事提醒我们:英雄或许会暂时隐身于时光长河,但他们的光芒,终将在后人的追寻中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