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断拒绝俄方提议,蒙古下一步最有可能搭上中俄能源输送快车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讯:中国驻俄大使张汉辉于莫斯科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就俄方提出的中俄合作提议,表达了谨慎的否定态度。
俄方提议重建并开通天然气管道,起点为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终至中国境内。
张汉辉大使解释中方拒建新管道原因:现有哈萨克斯坦至中国输气管道满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再建俄哈中线路不划算。
张大使明确告知俄方,中方更倾向中俄东线工程经蒙古国,或海运俄液化天然气经海参崴至中国东部。此协议对中国安全、经济、便利,且避免第三方制约。
然而,预计俄罗斯将不会接受此方案。
中方看好的东部管道,即“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为业界所熟知。该管线是重要项目,备受。
提及2号线,中国对此一直颇为无奈。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设想源于2006年,普京总统访华时首次提出该方案,作为访华重要成果之一,得到了中方的同意。
但令人意外的是,十几年间,此事历经波折,至今仍未实际实施,依旧停留在论证阶段。
究其原因,问题在于俄方。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普京计划利用黑海通道建海上油气运输线,因此俄方有意暂时搁置2号线项目。
2022年2月,俄乌战争意外爆发,原预估24小时可结束,却未料到至今已持续三年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最关键的是,美西方对俄制裁致俄失去欧洲市场,迫使俄方急于开通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以通过俄中东线供气中国东部,并开拓东南亚市场。
【美国著名智库“全球能源监测”对此看得很明白,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在中俄2号线问题上,实际上是俄罗斯急了,但中国一点也不着急。】
事实上,中方确实不急于行动。原因在于,当前局势未至紧迫,无需匆忙应对。
中方看好建设2号线并同意其过境蒙古,源于今年2月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访华时表达的加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输中国合作的意愿。
蒙古国此举意在收取过境费用。
对中国而言,蒙古虽想争取“第三国”,但中俄夹击下,其行动可控。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不选经哈萨克斯坦至新疆的西线,因阿尔泰山脉地质复杂且地震频发,而东线经蒙古丘陵沙漠,易于施工且距离短。
【当然,上面这些原因,都是明牌,中俄双方各自心知肚明;中方这次不急于同意俄方提议的一个更重要原因其实彼此只可意会。】
中国计划2030年前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正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降低风、太阳能发电成本。因此,天然气等需求正减少。
二,目前,中国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方向。
中亚与俄罗斯是两个重要地区,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特点,是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个是中缅关系,需维持并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确保边境稳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共谋发展。
中国沿海存在液化天然气接收项目。该项目专注于液化天然气的接收与处理,确保能源供应稳定,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
若新开通一条经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对中国的供气量将不再局限于当前的三分之一。
中方显然不愿将所有资源集中于一处,采取分散投资策略以确保稳健。
【当然,我们也理解,目前俄罗斯确实很着急;4月12号,特朗普又一次签署对俄罗斯延长制裁一年的行政令;而美国发动关税战后,俄罗斯石油价格一跌再跌,乌拉尔石油目前已跌破53美元一桶,并直逼成本价。】
俄罗斯副总理安德鲁·鲁登科日前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将按需供应。
【确实,我们在感激俄罗斯兄弟的同时,也看到目前俄罗斯经济也的确需要找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