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良方——黄土汤:治疗出血性疾病“便血、紫癜、崩漏、吐血”
止血良方——黄土汤
作者/唐祖宣
本文摘自《唐祖宣医话医案集》(2016)
介绍:唐祖宣,1943年7月生,汉族,河南邓州人,主任医师,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二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因热爱中医、刻苦学习到诊所上班,后诊所被合并到城关卫生院(县中医院前身),在中医学徒班旁听期间生活上帮助卫生院老中医周连三,周老特别感动收他为徒,1958年3月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63年7月从河南省中医学徒出师,后任邓县中医院院长等职。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学术著作和履职著作100余部。

黄土汤由灶心黄土、阿胶、黄芩、生地黄、白术、甘草、附子七味药组成。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现将临床运用本方的体会简介于下。
一、治疗大便下血
此方证所治之大便下血乃阳气不足,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所致。
临床辨证中常见面黄体瘦,口唇淡白,四肢厥冷,大便下血、缠绵不愈,舌淡多津,脉沉弱等症。
我们常以本方加减治疗消化道出血之便血、痔疮下血。
若肠道出血者去黄芩,加大黄、干姜。
病案1陈某,男,45岁,1990年7月10日住院治疗。患者幼年因患痢疾经久不愈,1987,年夏因工作劳累又致脱肛。3年前由于神目呆滞、记忆减退、满面皱纹,化验血脂胆固醇高达12.41mmol/L。经常大便下血,严重脱肛,住院治疗。
症见面色苍白,满面皱纹,神情呆滞,四肢发凉,大便下血,腹部冷痛,脱肛,舌淡苔白,舌质裂皱,脉沉弱无力。
红细胞计数5.2×10¹²/L,白细胞计数6.2×10⁹/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血小板计数96×10⁹/L,胆固醇12mmol/L。
此属脾肾阳衰,血虚不固。治宜温阳健胖,养血止血。
处方
生地24g,阿胶(烊化)15g,白术、甘草、黄芩各12g,炮附片10g,灶心黄土(先煎澄清,用其水煎药)60g。
上方服5剂,大便下血好转,10剂后,便血完全消失,脱肛明显减轻。经查;红细胞计数5.4×10¹²/L,白细胞计数7.8×10⁹/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血小板计数120×10⁹/L,胆固醇3.88mmol/L。继服原方60剂,脱肛治愈,胆固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二、治疗皮下瘀斑
此方证所治之皮下瘀斑乃脾肾阳虚,摄纳无权,溢于肌肤所致。
临床辨证中常见面黄体瘦,四肢欠温,皮下瘀斑,色呈紫暗,舌淡苔白或质有瘀斑,脉沉弱无力。
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后期皮下瘀斑。
血虚加当归,增地黄、阿胶之量;气虚加黄芪、潞参;兼痰者加三七参以止血活血。
病案2屈某,男,50岁,1991年1月1日诊治。
患者于1980年11月因高热不退住院治疗,经治好转。因年老体弱,病情反复,体温持续在37.5~38.5℃,身出瘀血斑点,就诊于我院。
症见面黄体瘦,头痛眩晕,恶寒身倦,周身疼痛,四肢欠温,少腹疼痛,大便溏薄色呈暗紫,肩、臂胸、腋下、腰,腿部有大片皮下瘀血紫斑,舌质淡,苔白多津,脉象缓。
体温37.5℃,血压100/70mmHg,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计数3.8×10¹²/L,白细胞计数11.8×10⁹/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血小板计数75×10⁹/L。
此阳气不足,脾失统摄所致。治宜温阳健脾,益气养血。
处方
灶心黄土(先煎澄清,用其水煎药)、白术、生地、阿胶(烊化)、黄芪各15g,黄芩、炮附片各10g、炙甘草3g。
上方服5剂,体温转向正常,皮下瘀斑吸收,沉着发黄,诸症均减轻。上方加减继服10剂后,大便正常,瘀斑完全消失。复查,血红蛋白130g/L,红细胞计数4.8×10¹²/L,白细胞计数9.2×10⁹/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血小板计数138×10⁹/L。临床治愈。
三、治疗崩漏
此方证所治之崩漏乃脾肾阳虚,冲任不固,统摄失司所致。
临床辨证中常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四肢发凉,月经量多,腹部冷痛,舌质淡多津,脉沉弱无力等症。
我们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阳虚甚者加干姜10~15g;四肢发凉者加桂枝;气虚者加黄芪。
病案3宋某,女,42岁,1979年5月12日诊治。
患者月经不调,流血过多,己逾3年,多时顺腿流。此次因劳累后,月经量更多,出血持续30余日,曾服中药多剂无效。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气短乏力,月经量多,流湿衣裤,四肢不温。腹痛喜按,舌淡,脉沉细无力。
此属脾阳虚衰,摄纳无权。治宜温补脾阳,养血止血。
处方
灶心黄土(先煎澄清,用其水煎药)60g,黄芪30g,阿胶(烊化)、附片、生地各15g,黄芩12g,炙甘草、黑姜各9g。
服药3剂时,出血明显减少,继服原方6剂,四肢转温,出血止,临床治愈。
四、治疗吐血
此方证所治之吐血乃肾虚失纳,脾不统摄所致。
临床辨证中常见面色萎黄,四肢欠温,吐血暗紫,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迟等症。
我们常以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出血、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慢性肥厚性胃炎吐血。
气虚者加黄芪、潞参;血色紫暗者加三七参、大黄、干姜(每用6~12g),多能取效。
病案4张某,男,45岁,1979年4月2日诊治,患者有胃溃疡病史已3年,经常吐血。
今晨患者起床后即感恶心,胃痛不舒,旋即吐血约500ml,急用卡巴克络、苯巴比妥、维生素K肌肉注射,内服三七参、云南白药,2小时后又吐血100ml,急邀诊治。
症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胃中嘈杂,体倦神疲,头晕目眩,吐血色呈咖啡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脾肾阳虚,不能摄血。治宜温肾健脾,养血止血。
处方
灶心黄土(先煎澄清,用其水煎药)30g,阿胶(烊化)、生地各15g,白术、附子各12g,黄芩、白芍各9g,三七参(冲服)、甘草各3g。嘱其少量频服。
当时服药后又吐血数口,嘱其继续服用,次日再诊,吐血减轻,又服3剂,吐血止,后以调理脾胃之剂以善后,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五、按语
黄土汤之证治,仲景论述简要,仅为治远血而设,但实际功能却不限于此。
此方具有阴阳俱补之功,脾阳虚衰,阴血不足是本方的主要病机,凡吐血、衄血、便血、下血、皮下瘀血等症皆可以本方加减施治。
对本方的运用,既要分看,更应合看,分看有止血之功,合看有阴阳俱补之效。
我们在临床中除用本方治疗血证外,治疗老年坐骨神经痛,血虚寒盛之久痢、腹痛,老年气血虚寒所致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病多能取效。
掌握药物的煎服法,亦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灶心黄土煎汤代水,附子先煎半小时以祛其毒,阿胶需烊化,以免沉着,黄芩以后下为宜,大剂浓煎,混均频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网友评论
-
2025-04-02 07:36:15
哇.中医好历害的良方。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