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局迷雾重重,谁是下一个泽连斯基?
伊朗核问题,一直像悬在国际社会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最近,这把剑似乎又摇摇欲坠,但这次的动静,却有点不一样。
风暴前夕:德黑兰的政治地震
最近的德黑兰,可谓是暗流涌动。先是扎里夫突然辞职,接着又是负责经济的部长被拿下。然后,莱希总统居然公开批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这在伊朗政治圈,简直是炸开了锅。这接二连三的变动,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政治地震即将来临。这一切,都发生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伊朗之后,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拉夫罗夫到底带去了什么“秘密文件”,让伊朗内部争论不休?
普京的“红娘”角色:美伊关系的新变数?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次的调解人,竟然是普京。据说,特朗普之前就曾向普京发出“求助信号”,希望他能帮忙缓和美伊关系。而普京,似乎也乐于扮演这个“红娘”的角色,毕竟,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但是,普京真的能让特朗普“回心转意”吗?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要知道,特朗普的性格向来是“不按常理出牌”,他会不会给普京这个面子,谁也说不准。
伊朗的“两难”:谈判,还是不谈判?
对于伊朗来说,现在的处境可谓是“两难”。想谈吧,特朗普这个“老冤家”又回来了,他那动不动就“极限施压”的做派,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不谈吧,经济又面临崩溃的边缘,国内矛盾日益激化,继续僵持下去,恐怕只会让情况更加糟糕。
伊朗国内,一直存在着两派势力:一派主张与美国和解,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另一派则坚决反对与美国接触,认为那是对伊朗的“背叛”。而从最近的局势来看,强硬派似乎占据了上风,这无疑给美伊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泽连斯基的“前车之鉴”:乌克兰的命运,伊朗的警钟?
更让伊朗感到不安的是,乌克兰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泽连斯基,曾经被西方寄予厚望,结果却被美国“抛弃”,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哈梅内伊甚至公开拿泽连斯基当反面教材,这足以说明,乌克兰的命运,已经给伊朗敲响了警钟。
如果连美国的“代理人”都落得如此下场,那伊朗又该何去何从?难道真的要像泽连斯基那样,被逼到绝路才去和特朗普“吵架”?
伊朗核协议:重回正轨的希望?
说到底,美伊关系的核心问题,还是伊朗核协议。这份协议,曾经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方案,但在特朗普政府的单方面退出后,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现在,各方都在放出风声,似乎都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但问题是,各方的底线和诉求都相差甚远,想要达成一份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谈何容易?
1. 美国的立场: 美国绝不容忍伊朗发展核武器,这是美国的底线。但是,只要能解决核问题,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商量。
2. 伊朗的立场: 伊朗愿意谈判,但不想和特朗普谈。他们希望美国能够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恢复伊朗核协议。
3. 俄罗斯的立场: 俄罗斯愿意从中调停,因为伊朗是他们的盟友,中东的稳定也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特朗普的“意外”贡献:改善美俄关系?
或许,特朗普对谈判唯一的贡献,就是改善了美俄关系。在拜登时期,美俄关系紧张,光靠伊朗单方面和美国谈,根本不可能成功。现在,有了俄罗斯的参与,或许可以为谈判带来一些新的转机。
但问题是,特朗普不见得会事事都顺着普京的意思,他很有可能会在关键时刻“翻脸”,让所有人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佩岑贾尼的“亲美”基因:伊朗的另一种可能?
其实,伊朗也不是完全拒绝谈判,连保守派有时候也支持谈判。佩岑贾尼这个人,一直主张和美国谈,他能当上总统,就说明伊朗内部还是存在着“亲美”的基因。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伊朗愿意谈,也想谈,但就是不想和特朗普谈。他们希望能够等到一个更加“理性”的美国总统出现,然后再重启谈判。
错失的机遇:拜登时期的“强硬派”
之前拜登当总统时,伊朗这边是强硬派掌权,虽然和拜登政府有接触,但没谈成。等到伊朗温和派上台后,拜登任期也结束了,哪怕哈里斯接任,伊朗也可能想试试谈判。可没想到特朗普又回来了……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巧合吧。
结语:迷雾重重,未来难测
总之,美伊关系的前景,依然是迷雾重重,难以预测。各方都在博弈,都在试探,都在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伊朗核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重要因素。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都拿出诚意和耐心,通过对话和谈判来寻找共同点。否则,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让地区更加动荡。 谁会成为下一个泽连斯基?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伊朗不能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