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最弱的也能跟吕布大战二十回合,汜水关虎牢关两次大战,他们为何一个都没出现?

历史 04-25 阅读:34 评论:0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前期最强的是董卓,然后是袁绍和曹操,袁术和公孙瓒也曾称霸一方,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是曹操刘备 孙权三足鼎立——曹操虽然惨败于赤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实力仍远超刘备孙权中的任何一个,所以孙权只能和刘备结盟联手,以免被曹操各个击破。

董卓被灭之后,最强的军阀并不是曹操而是袁绍,这一点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有记载和描述,连荀彧也说曹操的兵力只有 袁绍的十分之一:“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跟袁绍打持久战,显然是处于弱势,所以只能奇袭乌巢断了袁绍后勤补给,再加上张郃高览阵前倒戈,这才扭转了战局。

曹操对张郃高览的评价是极高的:“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

张郃高览投降即封侯,而且都是偏将军,比张辽关羽刚投降时的待遇还高:张辽降曹,“拜中郎将(偏将军高于裨将军,裨将军高于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关内侯低于亭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关羽降曹,先受封偏将军而未封侯,斩颜良之后才受封汉寿亭侯。

张郃高览刚投降就封侯拜将是符合汉朝军功制度的:胜仗中杀敌千人或率千人投诚的功劳基本一样,是可以封侯的,李广一辈子没有封侯,就是因为他杀敌不少,但获胜的时候不多,比较起来,损失大于斩获。

正史中的张郃很厉害,在《三国演义》中也不差,他跟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单挑过,大战二十回合到五十回合不等,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而且综合分析来,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也会产生一个疑问:结论是河北四庭柱最弱的一个能跟吕布大战二十回合,疑问是讨董联军大战吕布的时候,河北四庭柱怎么一“根”都没出现?

当年十八路诸侯联军讨董卓,袁绍是盟主,曹操只是袁绍任命的“行奋武将军”,那意思是得等朝廷批准才能转正。

十八路诸侯基本都有自己的地盘,只有曹操属于“游击队”,要是论军阶,曹操是个比偏将军高一些的杂号将军,跟那些封疆大吏没法比,所以面对华雄和吕布的时候,都是诸侯派大将上去单挑,结果袁术骁将俞涉、韩馥上将潘凤被华雄斩杀,河内名将方悦、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在吕布方天画戟之下两死一残,曹操的“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没有出手,“河北四庭柱”也没有出头。

袁绍的实力有多强,孔融那番话虽然有些为敌张目的意思,但也不完全是胡吹:“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

颜良文丑击败曹操麾下一流猛将徐晃张辽,斩杀吕布八健将中的魏续宋宪,虎痴许褚很聪明地没有冲上去单挑,都说明河北四庭柱确实不好惹。

除了关羽之外,当时的曹营诸将没有一个是颜良文丑对手,就是河北四庭柱中弱一个档次的高览张郃,武功也不在许褚张辽之下——关羽走后,这四人捉对厮杀,张辽跟张郃打成平手,许褚挥刀助战被高览拦住,激战一场平分秋色,曹操再派夏侯惇曹洪上去帮忙,结果被审配指挥弓弩手射退:“曹军如何抵敌,望南急走。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尽退至官渡。”

不管河北四庭柱中最弱的是张郃还是高览,他们的武功都不在张辽许褚之下,而许褚是能跟吕布大战二十回合的,虽然可能落在下风,但还没有败逃,估计再打个二三十回合也死不了。

这样比较、换算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张郃高览要是真玩儿命,跟吕布大战二十回合绝无问题——张郃屡战屡败却毫发无伤,说明他很多时候都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也不拼命。

颜良文丑死后,张郃高览就成了袁绍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他们要在“主公”袁绍面前有所表现,所以打张辽许褚的时候十分卖力。

身为讨董联军盟主,袁绍不可能不带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中的一两个出征,事实上后来内讧的时候,颜良文丑也真出现了。

孙坚从皇宫井里打捞出传国玉玺,袁绍索要,孙坚发毒誓说没有,双方动了真火:“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

其实不用罗贯中写,读者诸君也能想到:袁绍是个喜欢摆谱的家伙,手底下有颜良文丑那样的大将,一般不会藏着掖着,他之所以不让河北四庭柱出战华雄和吕布,肯定是别有用心。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袁绍这个盟主原本就没安好心,他是借董卓之手削弱诸侯势力,以便自己日后大鱼吃小鱼。

袁绍和曹操都很会算计,而那些派大将出战的诸侯,最后都没好果子吃:韩馥的“上将潘凤”被颜良斩杀,袁绍趁火打劫吞了冀州,韩馥只能在厕所用小刀自杀;孔融的铁锤悍将武安国被吕布砍断手腕废了,孔融就守不住地盘,只好入朝当了包工头——他受封“将作大匠”,就是负责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当时汉室衰微,估计他能承揽的工程也没多少。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想必已经明白了: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在联军讨董的时候都留了心眼儿,完全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袁绍雪藏河北四庭柱,曹操也没让“四兄弟”冒险出战。

河北四庭柱中的张郃高览武功不在张辽许褚之下,跟吕布大战二十回合绝无性命之忧,颜良文丑任何一人都能阵斩华雄,颜文联手出战,就有可能击败吕布,同样道理,曹操要是把四个“兄弟”都派上去,别说温酒斩华雄,打跑吕布也不是问题。

汜水关战华雄,济北相鲍信死了弟弟鲍忠,冀州刺史韩馥和河内郡太守王匡都丢了首席大将,虎牢关战吕布,上党太守张杨、北海太守孔融都折了臂膀,北平太守公孙瓚差点丢了性命,而袁绍和曹操却没有折损一员大将,曹操还有脸写《蒿里行》嘲笑其他诸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我们细看小说和史料就会发现,“灭诸侯者诸侯也”——那十八路诸侯,至少有十个是被袁绍曹操或收编或歼灭了。

曹操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他自己其实也是个口是心非的枭雄。

曹操一边假惺惺地在诗中悲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一边却在大肆屠城:初平四年东征陶谦时屠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夏丘;兴平破张邈屠雍城;建安三年征吕布再屠彭城;建安九年击败袁尚屠雍城;建安十二年北征屠柳城;建安十九年令夏侯渊屠兴国、枹罕;建安二十年西征屠河池,建安二十四年令曹仁屠宛城。尤其是是初平四年那次屠城,更是“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汉末枭雄没有一个善茬子,比较而言,刘备还真是一位正人君子,连陈寿也冒着被曹家、司马家收拾的风险,在《三国志》中盛赞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陈寿的意思很明显:刘备是个好人、英雄,没有曹操那么奸诈,所以地盘较小,他之所以跟曹操死磕到底不肯久居其下,是因为曹操不可能容下自己。

说刘备是英雄、曹操是奸雄,可能有人会不同意,所以咱们只好换个角度来问:曹操是讨董联军发起者,袁绍是讨董联军盟主,他们为什么不派河北四庭柱和两曹两夏侯去战华雄吕布?如果袁绍和曹操肯拿出压箱底的大将,能否斩杀华雄、击败吕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