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出和美乡村新风尚——全省各地以党建引领基层善治实践

推荐 04-27 阅读:0 评论:0

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的“红色物业进村 满意服务到家”典型案例榜上有名。

青岩镇以部分村庄为试点,组建农村物管队,并成立物业公司,通过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基层治理专业化、精细化,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花溪区青岩镇的“农村物业”治理模式是全省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在后寨,‘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小事不出联户、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后劲更足了……”在细数基层治理成绩时,毕节市织金县后寨苗族乡党委书记王永锋娓娓道来。

这份信心和底气源于毕节市打造的“党小组 网格员 十联户”治理“铁三角”治理模式,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3万名,通过“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形式,目前累计解决道路修缮、饮水安全等诉求20.6万件。

以组织振兴推动基层治理,我省依托行政村合理划分综合网格并成立党组织,进一步健全“行政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推行“一网统管”,整合政法、民政等9类网格职能,形成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共治、网格管理的服务治理体系。目前,全省共划分农村综合网格8.59万个。

筑牢党在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治理的同时,我省还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整脏治乱、移风易俗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

“这个季度你积得多少分?”“前段时间你帮村里做的事不少,分数应该很高吧?”一个关于积分的话题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塔山村党员之间持续引发热烈讨论,人人说积分、党员争积分的场景随处可见。

黔东南州岑巩县塔山村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建立以“常规积分、激励加分、负面扣分”为党员积分考核指标的评分细则,对积极参与村级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进行加分激励,对存在违规违纪、违背村民公约等方面的进行扣分约束,采取“月更新、季公示、年评定”方式,有效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观山湖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指挥大厅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依托“黔警通”智脑平台,“大数据 大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上演。

“凌晨2时15分,金融城区域发现异常热源。”随着系统预警响起,值班民警迅速调取周边监控,发现某写字楼空调外机故障冒烟。5分钟内,消防、物业、电力等多支队伍同步响应,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这样的场景,正是贵州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以党建为引领将“中国数谷”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乡村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增添数字动能。

“在我们村,不起眼的‘垃圾桶’都大有玄机哩!”在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村民通过村里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垃圾分类投放,智能柜机便对投放的垃圾自动称重,每投放1公斤垃圾可积分5分,攒够相应积分即可在自动贩卖机上兑换生活用品。

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探索推出数字化乡村智慧信息系统,加强乡村治理。白河村村治保主任王本贵告诉记者:“系统可以精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能及时发布各种宣传信息;重点是全村独居老人、留守未成年人等可设置为特别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可第一时间推送提醒信息。”

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数字治理工作,贵阳市推出“村村”App,“农村群众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闲置农房信息,投资者在平台选择农房入股改造,获得20年的房屋使用权,自住或对外出租。”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虹池介绍。

为群众提供便利、为基层提升效能……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在贵州的乡村治理场景中得到应用。

培育文明新风

“诚信仁厚、宽以待人”“读书明理、自强不息”“团结和睦、家庭美满”……在凤冈县王寨镇土璜村黄家坝村,每家每户门口挂着的精致小牌刻着村民的家训。人人守寨规、户户遵家训,潜移默化间,整个寨子形成了乡风文明的好风气。

近年来,贵州深耕乡风文明沃土,以党建引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创新推出村规民约、红黑榜等治理举措,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贵阳市上水村通过设立文明示范岗,带动村民共同提升文明素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在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为刹住滥办酒宴陋习,创新制定了《红白理事章程》,探索建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制度;黔东南雷山县的“合约食堂”用一餐饭的温度化解酒席铺张难题。

黔西南州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以“法治 德治 自治”结合,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代乡村治理模式相融合,通过每年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形成易于传唱的布依说唱“三字经”,治理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

“孝老爱亲”“婚事从简”“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勤劳守信”“邻里和谐”……如今,全省各地陈规陋习逐渐消失,移风易俗正生根发芽,多彩贵州劲吹文明风。

同时,为破解基层治理长期存在的“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我省围绕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精准施策,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编辑 晏惠轩

二审 孙蕙

三审 张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