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鬼?去医院验孕,偶遇我妈产检?别着急骂,这国片有点东西!

推荐 03-24 阅读:3 评论:0

有这么部国产剧,还没播就被贴上“催婚催育宣传片”的标签。

只因里面怀孕的不是28岁的女主,而是女主的48岁妈。

这还不够,还上演着两位中年男人雄竞,竞的是这位孕妈的心。太超前了吧?这又是什么新型老年特供?

但看完后,才发现是自己肤浅了。原来,国产剧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180天重启计划》

杭州,某医院的妇产科。28岁的顾云苏,分手炮一时爽,酒醒悔青肠。因为疑似怀孕,只好和分手冷静期的男友到这里做进一步确诊。

但无论如何,两人都不可能复合了。只因这位男友兼上司要跳槽到上海,却等到工作交接那天才告诉她…是有替她安排那边的工作,却丝毫没有与她商量…

地下恋情三年,换来的就是这被通知、被安排的人生?!苏苏这暴脾气,可忍不了半点。直接在欢送会上,公开恋情、宣布分手、工作也不要了,一气呵成,毫不留恋…

这股淡淡的疯感,按她爸的话来说:有样学样,完全继承了你妈的风范。是的,她的妈妈吴俪梅(由长发版的周雨彤饰演)也是个奇女子。在大学时未婚先育,不顾家里人反对,决定辍学结婚生子…

眼看着日子越过越舒坦,丈夫帅气能赚钱也很爱她,女儿可爱又乖巧…但28岁这一年,她铁了心要离婚,甚至想过放弃孩子抚养权,净身出户…

离婚后的日子过得很苦,一天打几份工,住破房子,还要独自抚养女儿…但她却一脸幸福地说: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才刚要开始。

谁能想到,20年后,她们的命运再次交织互文…就在医院里,苏苏得到了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她没怀上;坏消息是:她撞见了48岁妈妈正在孕检。原本想要回家啃老度过人生低谷期的她,半推半就地成了妈妈的陪产护工…而这让两母女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轻喜剧《180天重启计划》改编自豆瓣阅读连载小说《180天陪产计划》,由周雨彤、吴越和刘畅主演,目前已完结,可以放心入坑…导演李漠,有过三部豆瓣8+分的口碑佳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三悦有了新工作》以及《装腔启示录》。

他的作品总带有烟火味,善于将城市的文化、饮食和生活习惯融入剧情…熙熙攘攘的大马弄菜场、偏远安静的西溪湿地、灯红酒绿的湖滨银泰以及如画般的西湖美景,应有尽有…

一如既往地充当着年轻人的嘴替,台词犀利又风趣。比如,苏苏形容她妈妈怀孕的事情是“老房子着火”。

吴俪梅则反嘴回怼:那你这是废品回收呢?还是变废为宝?句句扎心,看得屏幕外的我,都想借她们俩的嘴和别人吵架。

比如,苏苏和她外婆从吴俪梅的上司郝主任那儿才得知,她主动辞职是因为公司不愿与这个孕妈合同续约…于是,她们俩打配合,借着劝酒来阴阳怪气…嘴上说着与他精神共鸣,实则骂他这类男人:结婚生子后,明明两个人的事情,全推给女人来做…最后还要说她不适合职场。

另外还补刀:我不生孩子,生个郝主任干什么,生出来只会为难我…让人一时分不清是友军还是敌军。

当老板PUA你时,哪个打工人不想像吴俪梅那样怒摔工牌,大喊大叫:我不干了,受不了受不了了!这无差别创亖所有人的精神状态,实在是太美丽了。

作为导演“情感三部曲”最后一篇的亲情篇,它将镜头对准了东亚母女之间复杂而微妙关系…在剧中,导演特意要求周雨彤一人分饰两角,希望用同一个面孔串联成一个隐喻,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这期间,还有吴俪梅的妈妈过来陪产。三代女人同台,吵架多过于和好,很闹很碎,但非常真实。

像是苏苏得知妈妈怀孕立刻抱有敌意:老来得子我是全力反对的。这里面既有作为子女的分离焦虑,害怕会有另一个孩子分走了妈妈的爱;也有同为女性的同理心,担心妈妈再次被母职困住自己。

虽然言语上,全是东亚家庭那种言不由衷、刺伤彼此的表达…一如外婆的精辟总结: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女儿收拾。但行动上却全是对妈妈的担心和牵挂:缠着医生了解其中的风险、上仪器体验分娩痛苦、在外人面前全力护短…

而这种拧巴的相处,仿佛是代代相传。年轻的吴俪梅未婚先孕, 最为反对,骂得最狠,是她。她不理解,只觉得妈妈嫌弃自己丢人现眼,成了横亘母女心头的一根刺。

只有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才明白外婆是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当初吴俪梅考上大学后,她比任何人都感到高兴,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处和别人分享:读完这个之后,我们还要继续读书!而数十年过去了,当自己也成母亲,吴俪梅在骂苏苏辞掉高薪职业的那一刻,是不是感到一丝熟悉?

外婆爱女儿的方式有种用力过猛的“为你好”,带有笨拙感…是陪女儿听胎心心跳的落泪;是女儿上大学时,特意打的十斤重棉被;是女儿打喷嚏漏尿时,从脖子取下来擦拭的丝巾…

有篇文章的点评很到位:她们是世界上最理解和心疼彼此的人,也是一言不合就剑拔弩张的敌人,更是托举彼此的最坚实的后盾。

虽然母女线有许多闪光点,但也暴露了创作团队改编能不足的缺点。在“女儿失业失恋回家陪妈妈生产”这样的强设定下,女儿的“双失”显得非常仓促…前脚她在领导和同事当众自爆恋情,把工作给作没了,可以理解为喝酒误事。但后脚就因为受不了被新部门领导针对再次开启“整顿职场”模式,看着是挺爽的,但两次发疯辞职是否有种重复多余呢?

另外,这两人发生冲突时,当妈的张嘴就来:你给我卷铺盖走人!虽然可以理解为气过头了。但重复几次后,作为观众的我都有些PTSD了。矛盾解决又过于依赖“煽情”,少了些对代际差异的深刻剖析。

从中穿插的爱情线“三男爱上一女”的雄竟,有种大可不必的感觉。尤其是刚满18岁的异父异母弟弟,仅因为苏苏为他出过头而爱上,明显是走擦边骨科路线,为嗑糖而磕糖。

而诟病最多的则是,年轻吴俪梅的塑造。在原小说中,关于她这个角色的前因后果,笔墨寥寥。导演李漠和编剧团队特意增加了许多关于她的故事,虽然出发点是想借着这个角色探讨女性自主权,但却缺乏了现实逻辑支撑。在相对保守的90年代,离婚仍旧是性质严重的事情,女性所有承担的风险颇大…尽管剧中有展现两人矛盾,但具体细节只落在丈夫忽视她的劳动成果、不倾听她上学上班的需求,显得离婚动机仓促单薄。另外,关于吴俪梅的性格上铺垫始终是缺失的,让她的先锋性缺乏了说服力。

而且作为一个成年人,她大可以在婚姻里自主掌握主动权,自主学习和找工作,根本不需要经过丈夫同意。一方面很有独立意识,另一方面事事都要征求丈夫同意,不显得割裂吗?

另外,作为三无人士(无学历、无积蓄、无社会经验),她离婚后,却仅凭超绝乐观心态和“漂亮打扮”便渡过难关,着实有种过于理想化。

再则,她明明在生活和工作上吃尽了“学历低”的亏,但在女儿的教育上,却告诉她:学习呢,不要太辛苦了!是我们幻想中的酷妈妈,却不应该是她会说出来的话。

于是,这个角色行为常常脱离了现实,成了本剧中最大的金句制造机。这让我想起了有幕中,片方要求苏苏疯改剧本,只因日常琐碎的剧没有市场,没有流量。但她却说:它所珍贵的正是这些琐碎的日常,能是让观众有所共情。再到后来,她都开始胡言乱语:那就加穿书设定,多安排全世界的男人都爱女主,最好她有异能,会飞…

回过头来看,这段仿佛是创作团队夹枪带棒骂了某些人。而剧外,最会拍生活流的导演,都为了顺应市场,妥协流量,忍不住拿起女性主义这个时尚单品,装点一二。是踩在了部分观众的心坎上,却生硬到乱抄作业。观众仿佛能透过剧情,看到导演编剧一脸疲惫的班味应付片方:行行行,你说要怎么改就怎么改吧。

这是一种创作者的无奈之举。在国产剧的整个创作环境,即便想要拍出真实的生活,却又在害怕被挂上“苦难叙事”的罪名…以至于自我设限,选择了安全但浮夸的叙事,险些沦为了“现代精致生活的尸体”。从这个角度来看,“活人微si”何止发生在生活中,在国产剧更是普遍。

标签:怀孕国产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