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的1937年古城泣血,永志难忘的伤痛记忆
常州1937:刻在岁月里的伤痛与觉醒
江南水乡中,常州就像一颗温润的珍珠 ,藏着千年的故事,见证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起伏。但1937年那场灾难,在常州历史上划下了一道特别深的伤痕,时刻提醒着大家:和平特别珍贵,历史不能忘记。
3200多年前,常州的故事从神秘的“淹城”遗址开始。当时,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用双手和智慧建立家园,创造出独特的文明。从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陶器能看出,那时工艺水平很高,这些文物见证了常州早期经济发展,也展现了先民的创造力,就像在跟我们讲过去的事儿。
春秋时,常州属于吴地,吴越文化像小溪一样,慢慢滋润着这片土地。吴越地区水多,船也多,形成了细腻温柔的文化气质。那些流传下来的吴越歌谣,到现在还在水乡上空响着,里面藏着吴侬软语的温柔,还有水乡生活的悠闲,这是常州最早的文化基因。后来,经过越国、楚国统治,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让常州变得包容,不管是吴越的温柔、越地的坚韧,还是楚地的浪漫,都在常州扎根,开出了多彩的文化之花。
秦汉六朝时期,会稽毗陵成了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吸引很多文人过来。他们在这里写诗、讨论学问,留下了很多诗词和文化传承。当时的会稽毗陵,像一座文化灯塔,各种学术流派在这里交流,推动了文化发展。南朝齐梁时期,常州成了两代帝王的发家地,政治中心的地位带来了发展机会。宫殿、园林建起来,城市变大,人口变多,商业变繁荣,常州迎来了发展的好时候,成了当时很耀眼的城市。
到了隋开皇九年,“常州”这个名字被正式写进历史。大运河开通后,常州成了漕运的重要地方。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运河上跑,带来了货物和文化。史料记载,当时常州商业税收在全国排前面,能看出经济很发达。唐宋元明时期,常州变得特别繁华。城里到处是店铺,商人很多,吆喝声、谈笑声不断。文化教育也发展得好,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统计显示,常州府出了15名状元、2890名进士,15位宰相、26位尚书,这些数字证明了常州文化底蕴深厚,是常州人的文化骄傲。清光绪年间,常州人盛宣怀很有勇气和远见,创办学堂、修建铁路,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点起了小火苗。他创办的南洋公学,培养了很多新式人才,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很大,常州也开始走向近代化。
可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打破了常州的平静。11月28日,日军四个大队分两路冲向当时叫武进县的常州。日军侦察分队占领一个村庄后,得意地在房屋前拍照,完全不管百姓的害怕和愤怒。同一时间,奔牛镇附近的日军用迫击炮疯狂开火,炮弹不停地落下,旷野上全是浓烟和火光。无辜百姓的生命没了,家庭也散了,原本安静的乡村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孩子的哭声、百姓的呼喊声,在这片被战火毁掉的土地上一直响着,让人心里特别难受。
经过一天抵抗,因为武器和军事力量比不上日军,11月29日,常州全境被日军占领。全副武装的日军排着队走进常州城。这座有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城,陷入了黑暗,开始了一段满是血泪和屈辱的日子。
日军进城后,烧杀抢掠,什么坏事都干,常州城变得混乱又恐怖。古老建筑被战火毁掉,珍贵的文化遗迹也遭到破坏,先辈们留下的古迹,都变成了废墟。
常州城墙建于晋太康年间,经过多个朝代修建,有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四座城垣。宋朝时,常州是第四大城市,外城周长27.1里,比建康府(现在的南京)外城还长2里,规模很大,很繁荣。它不仅是防御工事,也是常州历史文化的象征。但在1937年日军侵略下,这座建了一千多年的城墙也被破坏了。很多守城将士和百姓为了保卫城墙、守护家园,拼命和日军战斗,可还是没挡住日军进攻。
1951年,为了发展交通,城墙被逐步拆除,现在只剩下西瀛门附近220米的城墙,像一个经历很多的老人,诉说着过去的苦难和伤痛,看着历史变化。
常州古运河是江南运河里唯一连通长江、太湖的河段,全长45.8公里,开凿时间比邗沟还早9年,是水利工程的奇迹。从隋唐开始,江南的漕粮货船通过这条运河运到北方,常州成了“贡赋必由之路”。以前,运河两岸有很多青砖黛瓦的房子,古桥横跨河面,商船来来往往,特别繁荣。可是日军侵略时,运河边建筑被战火毁掉,百姓没了家,以前的繁华没了。日军船只在运河上乱行,破坏商船,很多靠运河生活的百姓没了生计,只能离开家乡,在乱世里艰难活着。
迎春桥建于1328年元代,经历600多年风雨还在。1930年,桥中间加了四根“桥眉”,用来举办迎春仪式,设计独特,文化内涵深,被称为江南迎春第一桥。以前迎春时,桥上挂满灯笼,百姓穿着好看的衣服,一起庆祝春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但日军侵略时,迎春桥周边也被战火波及。以前热闹的迎春仪式办不了了,空气中都是硝烟和恐惧,百姓只能在痛苦中盼着和平。日军炮火炸毁周边建筑,迎春桥也被损坏,原本好看的桥眉变得破破烂烂,像是在说日军的恶行。
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笔塔,原来叫“太平讲寺塔”,因为常州府人才多,后来改名叫文笔塔,是常州文化繁荣的象征。塔顶很高,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吸引很多文人来参观、写诗。可是日军为了炫耀所谓的“军功”,在文笔塔旁摆了一辆坦克拍照,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伤害了常州人民的感情,让这座象征文化和希望的塔蒙上了阴影。
据不完全统计,常州沦陷期间,很多无辜百姓被杀害,无数家庭破碎。经济受到很大打击,很多工厂、店铺关门,商业活动没办法进行。很多文化古迹、历史建筑被严重破坏,珍贵文物被抢走或毁掉,这不仅是常州的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现在,距离1937年已经过去八十八年,常州从废墟中重新发展起来,充满生机。高楼大厦建起来,街道上车很多,人们生活幸福。但那段满是血泪和屈辱的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它像一盏警示灯,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努力让国家变强。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抵抗外敌侵略,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和和平。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传承先辈的爱国精神,努力建设一个更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国家,让和平的阳光一直照在这片土地上,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