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华国锋视察南京军区:许世友腿脚不便,华国锋亲自登门拜访
开国上将许世友被誉为“虎将”,并得到毛主席的赞誉,称其为“周勃”。
许世友非毛主席嫡系,他出身于红四方面军。
他凭借刚直性格获得毛主席信任,成为唯一可携枪觐见毛主席之人。
许世友不仅与毛主席交情深厚,还与周总理、陈毅、邓小平等领导人均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关系。
他与华国锋间,拥有一份非战友却胜似战友的深厚情谊。
1980年,华国锋视察南京军区时,闻悉许世友在南京休养,随即亲自前往其住处拜访。
许世友有何独特魅力?其晚年生活又怎样?
【敢死队长许世友、从和尚到开国将军】
许世友1906年生于河南信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幼时,许世友为补贴家用,成为武术师傅的杂役,这段经历让他爱上了武术。
后入少林寺习武,历经锤炼,最终成为源自少林的开国将军。
得知母亲生病后,他遵循少林寺规定,离开少林返回家中探望母亲。
当时正值土地革命,许世友家乡土匪豪绅众多,他们肆意掠夺,导致百姓生活极为困苦。
许世友年轻气盛,得知情况后,与那些恶人产生冲突,并将几位豪绅打伤。
经母亲劝说,他整理好贵重物品后离开家乡,毅然加入红军队伍。
许世友精通武艺,性格上既胆大又心细。
在战场上,他与战友奋勇向前,尽管缺乏系统教育,但他的军事才能依然出众,毫不逊色。
他迅速晋升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团长。
反“围剿”期间,他屡任敢死队长,为红军成功突围作出重大贡献。
战场上,他常持大刀,引领红军战士冲锋陷阵,其勇猛且细心的表现,赢得了红四方面军将领张国焘、徐向前等人的关注与重视。
抗战爆发后,许世友任386旅副旅长,助陈赓大将作战于冀南,屡挫日伪军。两人在战斗中配合默契,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在此期间,他虽晋升为副旅长,但性格依然火爆。
他领军进击大牙山前夕,进行了战前动员,激励士兵。
站在战士们面前,他郑重陈述:
"准入不许出,乱军心者斩,避战者斩,见危不救者斩,逃阵者斩。"
言语虽少,却在场战士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率军攻打灵山时遇小雨,随军参谋询问是否调整计划。
许世友发表言论称:
若天气无碍,计划不变,立即行动。即便风雨如刀,也需奋力而战,绝不手软。
他引领部队,士气高涨,接连赢得数场重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获任山东军区司令,1955年转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与华国锋的友谊、许世友“辞官”返乡】
1967年,许世友在南京接到周总理来电。
电话中,周总理告知许世友,前往北京中南海毛主席住处,因毛主席有事需与他商议。
许世友对毛主席的话极为尊崇,因此他满怀敬意,踏上赴京之路。
抵京后,他方知时局巨变,为避免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添忧,遂于中南海内保持低调,鲜少外出。
国庆那年,许世友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与毛主席并肩而立,这使他深感荣耀。
1973年,毛主席下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严格执行此指示。
次日,许世友根据指示,由原先的南京军区调任至广州军区。
1976年后,国内局势动荡加剧,随着毛主席逝世,反动势力更趋活跃,局势愈发不稳。
华国锋为挽救党和国家未来,征得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意后,对反动派实施逮捕并予以消灭。
此时,许世友结识华国锋,深知其作为毛主席选定接班人的魄力,两人因此建立了牢固的友情。
华国锋需调遣军队时,获许世友支持。此举助力华国锋行事顺畅,促使国家迅速恢复秩序,步入正轨。
此时,越南依仗苏联支持,并因越南战争获利,萌生了扩张侵略的念头。
许世友获悉,以黎笋政府为领导的越南军队多次侵犯我国西沙群岛等区域后表示。
严惩!务必惩处这群忘恩负义之徒!
但党中央鉴于当时时局,未立即决定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
邓小平美访归后,于军委会议上果断明确,正式下令启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邓小平指派许世友统领东线兵团进行指挥。
许世友久未指挥作战,内心激动不已,正如他晚年所述。
田地耕作未足,战事经历不够,学问研读尚浅。
许世友74岁指挥作战,思路较年轻时更为清晰。
正因如此,“对越自卫反击战”首阶段在不到一个月内迅速完成。
战争获胜后,许世友获任中央军委常委一职,需赴北京履职。
但他此刻已显现诸多老年病症。
其中一种疾病是痛风病。
这是一种疾病,由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常引发许世友足背、趾关节及踝关节等部位剧烈疼痛。
许世友担忧自身健康状况影响中央工作,遂正式向中央申请停止工作。
他因不愿前往北京,加之广州潮湿,故选择返回南京进行休养。
他的申请迅速获中央批准,许世友随即入住中山陵8号,开启了种田与读书结合的生活。
【许世友的晚年生活、华国锋来访】
中山陵8号为西式二层楼房,由孙中山之子孙科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时建造,专为居住设计。
该房屋楼顶设水龙头蓄水,夏日阳光强烈时,仍可确保室内凉爽。
许世友抵达后,不满西式布局,遂率秘书、保卫干事及警卫员等人,投身农活。
他挖掉院中装饰草坪,种上农作物,仍觉不足,继而开垦出另一片荒地。
他除种植农作物外,还建猪圈并利用原有水池,将休养庄园改造成集耕种、养猪、养鱼为一体的生产基地。
他领导有方,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部分负责养猪,另一部分则专注于耕种。
且他们必须谨慎,因许司令将最终检查并讲评,表现不佳者将受批评。
晚年许世友除种地外,另一大兴趣便是读书。
许世友之所以热衷读书,主要受毛主席的影响。他跟随毛主席的足迹,将阅读视为重要之事,不断提升自我。
许世友原名“士友”,后听从毛主席建议,要做“世界人民的朋友”,遂将名字中的“士”改为“世”,成为“许世友”。
改名后,他多次向陈赓等好友炫耀,称该名字乃毛主席所赐。
在他的回忆录里提及,他曾说道:
我的名字由毛主席所赐,他学识渊博,见解高远,所思所想定超越我们所有人。
毛主席劝许世友读五遍《红楼梦》,许世友将书置于桌上,但其秘书称他仅粗读一遍后便搁置未续。
秘书表示,需确保信息传达准确无误,逻辑条理清晰,用词严谨得当,同时保持内容核心不变,且字数控制在六十五字以内。
司令似乎不喜《红楼梦》,偏爱《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书中的故事人物,他记忆深刻,常向后辈讲述。
许世友晚年居于中山陵,子女皆已成年,在外地购房工作,鲜少回家。这导致许世友晚年生活颇为孤独。
他最常探访之地为钱钧将军府邸。
他与钱钧同为少林寺出身的名将,晚年皆耳背,但这未阻两人交流。
他们常高声交谈,话题各异,旁人听来毫无关联,但两人却乐此不疲,讲得十分投入。
有一次,两人交谈逾一小时,归途中许世友对秘书言道:
钱司令刚才的讲话内容主要涵盖了哪些要点?
他的言辞令秘书哭笑不得。
除钱钧外,许世友的其他友人亦常来访,但彼时许世友腿脚不便,欲迎常被婉拒。
1980年,华国锋南下检查南京军区工作时,得知许世友在中山陵休养,便安排时间探望,随即指示工作人员与许世友方面取得联系。
华国锋考虑到许世友行动不便,特嘱咐无需前往迎接。
许世友听从华国锋的叮嘱未出门,但仍站在门口等候他的到来。
两人相见,随即热情地交握双手,彼此致意。
许世友欲以饮酒展热情,欲邀华国锋共饮,但因其长年饮酒致肝脏不佳,华国锋了解情况后,立即劝阻。
两位老人长谈许久,直至离别时刻到来。华国锋需离去,许世友随后送别友人。
【不搞“特殊”又搞“特殊”的许司令】
南京军区首长聂凤智,曾为许世友部下,二人情谊深厚。
考虑到许世友的腿脚不便,他特备了一辆优质轿车,然而许世友坚决拒绝乘坐。
对于聂凤智的关怀,他表示:
我非显赫之人,无需乘坐豪华车辆。
影视行业发展之初,许世友常于夜晚观看电视,节目种类繁多,诸如《地道战》、《地雷战》及《女驸马》等,他反复观看,乐此不疲。
后续,中央颁布了反“特殊化”条例,许世友获悉此事后,便决定不再阅读相关特殊待遇的文件。
南京军区文化站工作人员表示:
许司令现于此地休养,鉴于其特殊情况,需采取特别对待措施。
但许世友却表示:
诸多情况均被视为特殊,如此一来,中央的规定该如何贯彻落实?
他因痛风病无法登山、打猎锻炼,转而乘车出行,通过车辆轻微晃动来活动身体。
后来,他得知国家能源紧张,领导干部用车实行定量供应,自此,他开始节省用车,连平时的“颠一颠”(指短途用车)也尽量避免了。
许世友一贯拒绝特殊待遇,唯独对“身后事”有所坚持,希望能按自己意愿特殊处理。
五十年代初,党中央推行“火化”制度,由毛主席、周总理带头签名,众人积极响应,唯许世友始终未签署该制度。
他向毛主席申请土葬,愿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然而,毛主席认为他观念未转,故未予批准。
自1981年起,许世友再次致力于确保自己去世后不进行火化。
我自幼离家,未能侍奉母亲。为尽孝道,我决心死后葬于母亲身旁,以此弥补生前遗憾。
但当时,国家推行“反特殊”政策,故中央办工作人员对此持不同意见。
该问题被呈递至邓小平的办公桌上以待处理。
邓小平深知许世友之事,理解其尽孝之心。
他在报告中批示:按照此方案执行,但此类情况仅允许此次,以后不得再发生。
王震将军严肃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内容如下:
许世友一生征战,功勋卓著,为有特殊性格、经历及贡献的人物。邓小平签发特别通行证,此举极为特殊。
邓小平以“六个特殊”举措,实现了许司令关于“特殊”安排的遗志。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去世。
许世友将军一生忠于党、人民与毛主席,他奉献全部生命于国家,为国作出巨大贡献。
他是一名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人民铭记他在胶东战场的英勇表现,以及在西沙海战中的杰出贡献。
致敬许司令,他英勇无畏。致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坚韧不拔,民族精神熠熠生辉,永载史册。
【参考资料:】
一代战将许世友,军事成就卓越,名垂军史。何立波笔下,其英勇事迹与贡献被详尽记载,展现了其不朽的军事传奇与卓越领导才能。
许世友,历经无数战斗,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新华网报道,他的一生充满了英勇与奋斗,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无畏精神。
许世友于南京安度晚年,此为李文卿所述。他(许世友)在南京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保持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岁月静好。
华国锋的历史功绩显著,值得铭记。他通过卓越领导和不懈努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