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生活中的反人类设计,一个比一个奇葩,设计师都是鬼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很不理解的设计,这些设计不仅没有带来便利,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这些被戏称为“反人类设计”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叹设计师的脑回路究竟是怎样的,本文将介绍十个生活中的反人类设计,每一个都堪称奇葩,让人不禁怀疑设计师是否都是隐藏的“鬼才”。
新买的蚊香,两盘紧紧相依,仿佛是前世的恋人,怎么掰都掰不开,简直让人头疼不已! 蚊香根本分不开或者掰断了不能用,是哪个聪明的人类发明的这种包装方法!
为何不能设计成单圈独立包装,方便用户直接使用呢?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使用的难度,还容易造成浪费。
每当夜深人静,准备点燃蚊香时,却要在黑暗中摸索半天,试图将两圈蚊香完美分离,这无疑是对耐心的一大考验。
之前看到这种空心卷纸我是不太喜欢的,总觉得是厂家为了节省材料而设计的,除了方便悬挂收纳外,似乎没啥特别用处。
但后来,我了解到空心卷纸的正确用法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其实,空心卷纸的设计并非为了偷工减料,而是有其巧妙的用途,想要取出卷纸中间的纸筒,方法很简单。
首先,把卷纸像十字方向轻轻压扁,这样可以让卷纸的结构稍微松散一些,接着,仔细找到纸筒和卷纸分离的地方,也就是纸筒和纸张连接的那个小缝隙。
然后,把你的手指伸进去,往纸筒里面凹着压,就像是在给纸筒做一个“内部按摩”,做完“按摩”后,再垂直方向压一下纸卷,这时候,你会发现纸筒竟然可以很轻松地从卷纸中分离出来了。
这个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完全不需要费太大力气,也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看来,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
大米袋子相信是每家都会有的,一开始面对大米袋子的封口线,我还是直接拿剪刀,后来有人告诉我可简单了,一拉就开,但现实却总是让我大失所望,封口线仿佛故意跟我作对,怎么拉都拉不开。
最后,还是拿起剪刀,一个线头一个线头地剪,这个过程既繁琐又让人心烦意乱,其实,大米袋子的封口线采用的是一种“缝制封口法”,跟缝衣服的方式有点像。
这种封口方式之所以被采用,是因为它对于装着重物的大米袋、化肥袋、绿豆袋、红豆袋等来说,既牢固又成本低廉,但是,要拆开这样的封口线,并不是没有技巧的。
封口线通常一边是单线,一边是双线,我们把单线那一面对着自己,然后从右边开始找线口,一拉就能开,如果一开始拉不动,别急,继续往左找线口,总有一个地方能轻松拉开的。
所以,下次再遇到大米袋子的封口线时,别再拿起剪刀一顿剪了,试试这个简单的方法吧,保证你能轻松又快速地打开封口线,再也不用为这个问题烦恼了。
插座的设计本应考虑到使用的便捷性,但是有些插座的设计却让人抓狂,相信很多人都遇到和我一样的问题,这种五孔插座之间的间距过小,导致大插头无法同时使用。
要么就是插座的位置设计不合理,常常被家具遮挡;又或者是插座的孔位设计不规范,导致插头难以插入或拔出。
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使用的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每当需要充电或连接电器时,不得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将插头顺利插入插座。
衣服标签的设计真的很让人不舒服,买衣服时,我们都很关心衣服的材质、做工以及穿着是否舒适,会不会引起皮肤过敏。
而且衣服上有个标签会来介绍这些信息,很多人都会从这些信息关注材质或者做工,确实很有必要。
但是一到夏天买T恤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烦人的问题:那就是领口里面的小标签,夏天衣服轻薄,紧贴着皮肤,这个小标签就在脖子上蹭来蹭去,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我们不禁要问,商家做衣服时,为啥不能把标签换个位置呢?非得把它缝在脖子上这块最娇嫩的皮肤上。
对于皮肤敏感的人来说真的巨讨厌扎人的标签,特别又是那种缝线缝得巨牢固,根本拆不掉,经常很小心地拆除标签要么是会容易把衣服剪破洞要么就是脱线了要重新缝制就真的超级无敌麻烦。
说实话,设计师做衣服时,可能也知道商标放在那儿会磨皮肤,但他们还是一直这么做,也不换个更合适的位置。
这真的让人很无奈,每次穿T恤都得忍受这个小标签带来的不适,希望商家和设计师们能听到我们的心声,把标签换个更人性化的位置,让我们在夏天也能穿得既舒适又自在。
要我说,易拉罐的拉环设计简直就是“反人类”的典范!首先,抠那个拉环就得费老大劲儿,有时候手指甲都快抠断了,拉环还是纹丝不动,对于做指甲的女生来说,就更加的不方便了。
在炎炎夏日下,满头大汗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冰镇的百事可乐,本以为能一饮而尽,享受那冰爽刺激的口感,结果……那个易拉环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一样就是打不开。
更糟糕的是,你想过易拉罐在运输过程中有多脏吗?那些苍蝇、细菌、灰尘,全都可能附着在易拉罐的表面,尤其是拉环部分。
然后,当你满心欢喜地准备打开易拉罐畅饮一番时,随着拉环“咔嚓”一声下沉,那些脏东西就跟着被拉环带进了罐子里,直接和你的饮料来了个“亲密接触”,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所以说,易拉罐的拉环设计,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希望以后能有更人性化的设计出现,让我们在享受饮料的美味时,不再受到这些“小插曲”的困扰。
公园里的石板路,本是为了方便行人行走而设计的,然而,有些石板路的宽度却让人尴尬不已。
走一块石板显得太窄,似乎有些“娘”;走两块石板又容易迈不开腿,甚至可能“扯着蛋”。
这种设计显然没有考虑到行人的步幅和舒适度,让人在行走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走出了“尴尬的步伐”。
小时候特别爱喝八宝粥,尤其是过年时走亲戚都会收到,简直是我的心头好,虽然现在不怎么喝了,但那时候的美好记忆还是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为啥记忆这么深刻呢?还不是因为那八宝粥自带的勺子太短了!刚开始吃的时候还好,能轻松舀到粥,但吃到后面,勺子就怎么也够不着罐子底部的粥了。
每次都得费好大劲,不是把罐子倒过来晃一晃,就是用筷子去捅,真是麻烦得不行。
说实话,这样的勺子设计真的很鸡肋,感觉就像是个摆设,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每次喝完八宝粥,我都会在心里嘀咕:这勺子要是能长点就好了
吃到最后都要翘起兰花指,吃到最后还要往嘴里倒 真的挖不到,贴近嘴边 静止等待 到滑到差不多的位置 拿出小勺往嘴里扒拉 ,而且每次都会弄到手上,很狼狈,黏黏糊糊的感觉。
不过,我听说现在有些国产八宝粥品牌的勺子设计已经改进了,不再是那种让人头疼的短勺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电梯按钮的设计本应考虑到不同身高人群的需求,但是有些电梯的按钮却设计得过高,对于身高较矮的人来说,按电梯按钮成了一项挑战。
他们不得不踮起脚尖,甚至跳起来才能勉强够到按钮,还有一些设计师设计的电梯按钮非常的杂乱,本该按照顺序可以很快又精准的找到自家的楼层,非常摸索老半天,耽误时间还很不方便!
还有一种电梯的设计是触摸屏的,好听一点就是便捷,不用使劲按了,也就用那么一点点力气,但是这种触摸的经常会感应不到,手指按很多遍都没有反应,到达的楼层也看不清楚。
带孔的运动鞋鞋底设计在现代运动鞋中越来越常见,这种设计通常与多种功能和优势相关联,带孔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强鞋底的透气性。
在跑步或进行其他运动时,脚部容易出汗,带孔鞋底可以促进空气流通,减少脚部潮湿和闷热感,提升穿着舒适度。
对于带孔的运动鞋鞋底设计,虽然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带来了便利和优势,这些孔洞容易积累灰尘和污垢,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有时候不经意进入一颗石子,会导致整个脚部都会不舒服。
泥土、沙子等杂物很容易进入孔洞中,不仅影响鞋子的美观,还可能对鞋子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如果孔洞设计得不够合理,还可能导致鞋子在穿着过程中变形或损坏。
反人类设计之所以存在,往往是因为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忽视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他们可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或美观,而忽略了实用性和便捷性。
创新和反人类设计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创新可能最初会让人感到不适或困惑,但随着习惯的养成和技术的进步,它们往往能提供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