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键点已满足,特朗普如愿以偿,中方是时候与美国对话了

国际 05-10 阅读:0 评论:0
前言

不久前,中美代表团将在瑞士就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进行接触的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随后在5月7日,新华社报道了此消息,中国商务部也进行了确认。

虽然我国给出的言辞是“接触”而非“谈判”,但明显特朗普也是终于如愿以偿,能和中国说上话了。

而我国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主要便是因为两个关键点已经满足,可以和美国进行接触了...

两个关键点

自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优先” 这一口号便被其反复提及,成为其执政理念的核心。

在特朗普的认知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付出过多,而收获未达预期。

因此他试图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政策调整,将美国利益置于绝对优先的位置,重新塑造美国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这种极端的单边主义思维,最终促使他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贸易战,将美国拖入了一场与全球众多国家对抗的经济博弈之中。

在贸易战初期,特朗普政府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与傲慢姿态。

他们似乎坚信,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能够轻易地迫使其他国家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做出让步。

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美国贸易霸凌行径的国家,特朗普政府都采取了强硬打压的手段,加征高额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措施不断出台。

不仅如此,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的言论更是充满了对其他国家的轻蔑:

当有国家试图与美国就贸易争端进行谈判时,他竟将这些国家的善意之举形容为 “亲吻他的屁股”,其傲慢无礼的态度可见一斑。

但特朗普政府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展现出的态度之强硬远超他们的预料。

中国一直秉持着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面对不合理的贸易霸凌时选择退缩。

面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回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盲目反击,而是有理有据、精准有力,每一项举措都直击美国相关产业的痛点。

一时间,美国的农业、制造业等多个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农产品滞销、企业成本上升、失业人数增加等问题接踵而至,美国经济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美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让特朗普政府开始意识到,这场贸易战远不像他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容易掌控。

特朗普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 180 度大转弯,此前强硬傲慢的他,如今开始急切地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

他先是提出所谓的 “百日访华” 计划,试图通过高层互访来打破贸易战的僵局。

紧接着,又不断对外释放信号,称在等待中国的电话,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在贸易问题上软化态度,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至少给他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从不与野蛮人谈判。

面对特朗普政府前后不一的态度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并没有给予积极回应,根本不搭理特朗普的种种 “表演”。

这让特朗普彻底慌了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甚至做出了非常搞笑的举动 —— 造谣称中美正在进行谈判。

这种毫无根据的谣言一经传出,便遭到了我国的迅速辟谣,特朗普政府也因此在国际社会上丢尽了脸面。

不过,美国国内糟糕的经济形势并不会因为特朗普政府的闹剧而有所改善。

随着贸易战的持续,美国经济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民众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特朗普即便满心愤怒,也不得不继续想办法寻求与中国进行谈判,试图通过谈判来缓解美国经济所面临的危机。

终于就在不久前,我国终于宣布可以和美国进行接触,并将在瑞士与美国展开会面,而我国做出这一决定,主要基于两个关键点。

中美关系

第一就是东盟与中日韩共同举行的“10+3”会谈。

这 13 个参与 “10+3” 会谈的国家,无论是高度依赖出口的东亚经济体,还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东盟各国,都在这场关税风暴中承受着订单减少、企业利润下滑等多重打击。

基于共同利益诉求,13 国在会谈后联合发布声明,明确反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向世界传递出维护多边贸易秩序的坚定信号。

曾经,在应对美国贸易挑衅时,中国凭借自身实力强硬反制的身影显得尤为突出。

但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效应不断扩散,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这种单边主义行径对全球经济的破坏是无差别的。

如今,反抗美国不合理关税政策已不再是个别国家的选择,而成为众多受害国的普遍共识。

“10+3” 联合声明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不再是独自面对美国压力,而是站在广泛的国际同盟阵营中,代表着众多国家的利益诉求。这种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贸易博弈中的话语权,也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

在 “10+3” 会谈中,更具战略性意义的成果是 13 国一致同意将人民币作为东亚地区的货币储备金。

长期以来,美元凭借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此次人民币被纳入东亚货币储备,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金融体系日益完善的认可,更是对美元霸权的有力挑战。

这一决策能够降低区域内贸易的货币兑换成本,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推动人民币在国际结算、投融资等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与此同时,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也迎来重要转机。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欧洲同样深受其害。

从法国葡萄酒、德国汽车到意大利皮具,美国的关税举措让欧洲众多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拖累。

美国的贸易霸凌行径,使得欧洲对其越发失望,双方矛盾不断加剧。

5 月 6 日,中欧双方达成共识,全面取消交往中的限制措施,这一决定为双方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开辟了新道路。

中欧合作的深化,不仅为双方应对美国贸易挑战注入信心,也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平衡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 “10+3” 会谈成果落地和中欧关系缓和,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博弈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几乎占据了不败之地。

美国国内经济因关税战持续承压,企业经营困难、民众生活成本上升,多重压力迫使美国不得不真诚寻求谈判。

在此情况下,中国回应美国请求,同意进行接触。

然而,鉴于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在国际事务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即便开启谈判,能否拿出中国要求的诚意仍是未知数。

未来谈判之路充满挑战,国际社会也将持续关注中美双方能否通过对话协商,找到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途径。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 中美将就经贸问题会谈,中国专家:中方同意与美接触不意味让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