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官方已表态,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风向确定,挽回局面实则不易

国际 03-22 阅读:1524 评论:1

前段时间,隶属于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将旗下分布于全球23个国家、共计43个港口的运营权,转让给由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此交易涉及的港口之中,还包括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重要港口。此消息一出如同深水炸弹一般,彻底引爆了国内舆论,虽然有少数人为他发声鸣不平,称其只是为规避风险,但更多的是对他行为的质疑和声讨,认为他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发展。

港澳办连续转载《大公报》文章,内容直指其交易漠视国家利益,并质问李嘉诚“是否站在了国家对立面”,对此香港特首李家超表态要“依法依规处理”,但没有直接启动《香港安全法》。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痛批一部分香港商人“商人无祖国”。一些网友更是直接开骂其“卖国贼”、“见义忘利”等激烈言辞,认为李嘉诚此举将国家战略拱手相让。与此同时,长和公司在消息发布后市值直接蒸发280亿美元,股市连续下跌,投资者们纷纷表示对其前景表示堪忧。

官方直接下场批评点明了此次交易的危害性,群众情绪的爆发既是对李嘉诚“唯利是图”的失望,也是对国家安全的焦虑,李嘉诚的“规避策略”反而加剧了世界格局的动荡。

对于此次交易的核心港口就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大港口控制了全球6%的海运贸易,也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咽喉”。美国贝莱德财团此次收购行为恐怕不是只有表面的商业行为,其中暗含了更多美国的战略意图。

美国近年来推行“港口私有化”战略,为的就是通过航运为自己军事补给和贸易制裁铺路,特朗普夺取格陵兰岛,多次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不只是为了矿产和航运自由,其更多目的是削弱中国全球的航运通行权。中国近年来海运,船舶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远超于日韩水平,美日韩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持续稳坐第一,但技术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弥补的,所以限制航运就成了美国针对中国航运的首要目标。

其次中国有21%的商船依赖巴拿马运河,通过港口的管理,美方可精准地掌握中国贸易的动态,对中国“一带一路”的供应链实施精准打击。

如果最后交易落地,中方将不只面临经济层面的挑战。从战略安全角度来看,美国可能将港口军事化,这将构成对中国海上战略通道的潜在威胁,并可能形成对华海上战略包围态势。

很显然美国在复制历史剧本,买港口绝不单单是为了商业战,更多的是想从芯片战转向港口战。历史的教训摆在那里,谁控制巴拿马运河谁就有话语权。

目前交易尚未完成,仍然需要层层审查和批准,这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想要挽回局面恐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贝莱德财团出价过高,很难让其他中企竞争购买。其次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使双方谈判难以完成。舆论的发酵也会影响李嘉诚最后的决策,不排除股东们迫于压力投反对票。

李嘉诚港口事件,其本质还是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碰撞。当个人利益触碰到国家底线时,终将演变为集体危机。而美国的野心也昭然若揭,中国的反制不仅仅关乎一桩交易,更是在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对未来中美竞争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