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这个与形象和职务毫无关系的外号“谭老板”,是怎么来的?
谭震林,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说起谭震林,他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那就是他有一个外号,叫做“谭老板”。要知道,在党内是禁止称呼领导为老板的,然而谭震林却是个例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到底有多例外?可不止是麾下的战士们这样称呼谭震林,甚至就连毛主席有时候和谭震林说话以及会见,也是称呼他为“谭老板”。那谭震林这个“谭老板”的外号是怎么来的,自然也是非常令人好奇和在意。
要知道,外号的来源基本上也就两种:
第一种是和形象有关!例如周总理曾经有一个外号叫做美髯公,是因为早年周总理蓄过非常长的胡子。例如罗瑞卿的个子非常高,再加上又消瘦修长,所以有一个罗长子的外号。从这不难看出,他们的外号是按照形象起的。
第二种是和职务有关系!例如叶剑英曾经有个外号,叫做叶参座,这是因为叶剑英早些年曾经担任过八路军参谋长一职。例如彭德怀有一个外号叫做彭老总,那是因为彭德怀总管过一个地区。从这不难看出,他们的外号是根据职务起的。
再来看看谭震林这个外号——谭老板。看上去首先和形象没关系,身高方面,谭震林并不是很高,长相也有些黝黑,并不像个老板。至于职务,那就更是没什么联系了,谭震林当过司令员、政委、省委书记等等职务,和老板根本不搭界,所以谭震林这个和形象与职务毫无关系的谭老板的外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要想知道答案,还得追溯到1940年期间。这年的3月份,为了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反共高潮,于是谭震林在组织的指示下准备去组织军政会,以统一党军指挥。对于组织上的指示,谭震林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新的使命。
当时谭震林率领新四军的战士参与过多次的战斗,大大的威震了新四军的威名。所以谭震林这个名字,当时很多人都知道。统一党军指挥,是一份非常艰难的任务。谭震林要去的地方是苏南地区,这里位于长江三角洲,距离汪伪政府非常近,要在这里发展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可想而知其难度。
所以,毛主席以及中央的领导人们对谭震林寄予厚望,大家都希望谭震林可以完成重新打开苏南地区的任务。很快,谭震林带着随行人员出发了。从皖南地区出发前往苏南地区,一路上要经过重重关卡,有很多的障碍。
所以,为了保证身份隐蔽和路途的安全,谭震林在出发前借用了老相识李明的名字。这李明是延陵镇一家绸布店的老板,与谭震林是早些时候认识的,关系不错。在化名为李明之后,谭震林还搞了一张良民证,这样就更加隐蔽一些。
当然,这还不够,为了更加像个商人,谭震林还专门穿戴起了长衫和呢子帽,还有西裤皮鞋等等。在谭震林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常州。在这里,谭震林以大客商的身份入住了“萃昌豆行”,使用的仍然是李明的化名。
在到达常州之后,谭震林找到了新四军江西指挥部常州交通站的地下交通员们。在交通员的帮助下,谭震林获得了通行证。为了不引起外界怀疑,大家便以客商的身份对待谭震林,客商叫做老板,大家便称呼谭震林为老板。这个外号便是这么来的,后来沿用了下来。
终于,在地下党的安排下,谭震林带着一行人顺利抵达了阳澄湖畔。这里有着重新组建恢复后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能够见到同志,谭震林的心情也非常激动,当然,顾不上寒暄,谭震林立刻和同志们开始工作。同志们也立刻向谭震林进行汇报,将调查研究的结果告知。
在同志们的帮助下,谭震林很快了解了苏南东路地区的敌我斗争情况。敌人的情况摸清楚了,就可以开始实施计划了。谭震林经过思考后,当即下达三条指示:
第一条指示:整编和发展抗日武装;
第二条指示:扩大苏南东路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第三条指示:创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有了明确的目标,谭震林率领战士们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很快,谭震林就在苏南东路地区打开了局面。在谭震林到达半年多之后,这里的部队由原来的几百人发展为3000人。而且,在谭震林的带领下,这里的部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47次,击毙了日伪军500余人,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
谭震林没有让毛主席和中央的首长们失望。对于谭震林,毛主席继续对他期待满满。在1943年的时候,毛主席指示谭震林前往淮南地区打开局面。对于毛主席的又一次信任,谭震林内心也暗自发誓绝对不会让毛主席失望。
很快,谭震林来到了淮南地区。经过调查,谭震林发现这里的情况非常艰难,必须要立刻进行有效措施整改。于是,谭震林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思考起来接下来的部署。很快,谭震林首先做出了第一条指示:
精兵简政。
这个指示,让很多人非常不理解谭震林。因为淮南地区的根据地,是经过非常艰苦的斗争才搭起来的,要是精简整编的话,真是下不了手,会让很多战士们产生不满情绪。然而谭震林非常坚持,虽然这个指示会导致战士们变少了,但是也更加精干了,更有利于灵活行动,机动作战,发挥游击战的威力。
果然,在谭震林的指示下,部队尽管进行了痛苦的精简,但是确实威力是大大的增加,充实了基层,加强了部队的战斗能力。这样一来,战士们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群众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随后,谭震林很快做出第二个指示:
抓生产救灾。
初来这里的时候,谭震林发现因为敌人的扫荡,这里的生产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情况艰难,导致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例如粮价的暴涨暴跌,还有许多人哄抢富户等等失控了的社会现象。这显然是不对的,会造成军心民心失散。
于是,谭震林立刻下令进行抓生产以及救灾,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工商业和生产。为了稳定粮价,谭震林首先做好了税收征粮和建立财经制度。这样一来,可以稳定军心民心。等安定之后,谭震林立刻下令积极推动大生产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谭震林的指示下,当地的卷烟生意做的非常不错。例如当时非常有名的“飞马牌”卷烟,便是生产于这里。卷烟生产出来后,不仅大大的改善了当地的财政收入情况,甚至还销售到了敌占区。还有布匹毛巾等等,也改变了依靠敌占区的局面,不再受制于人。
在谭震林的主政下,淮南抗日根据地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稳定。这里的情况比苏南东路还要艰难许多,但是谭震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用事实证明了他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组织上交待给他的任务。
谭震林工作上的出色,让毛主席也是赞赏不已。后来在和谭震林闲聊中,毛主席也是多次表达对谭震林的认可,一口一个“谭老板”的称呼着谭震林,表达对谭震林的欣赏。能够得到毛主席的支持,谭震林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