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边境再起硝烟:停火协议难掩深层裂痕
2025年2月26日,以色列战机划破黎巴嫩南部的夜空,精确制导导弹击中了卡斯尔地区的一处民宅。以军发言人随后确认,此次行动成功消灭真主党高级指挥官阿里·哈桑·纳伊姆,指控其策划跨境武器走私网络。这场"外科手术式打击"不仅让去年底签署的停火协议形同虚设,更揭开黎以边境尚未愈合的伤口。
2024年11月27日生效的停火协议曾带来短暂希望:以色列承诺撤出黎南驻军,真主党则同意停止火箭弹袭击。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双方暗流涌动的对抗从未停歇。以军情报部门监控显示,真主党在黎南村庄建立了至少12个地下军火库,通过地中海偷运的伊朗制导弹零件足以组装300枚短程火箭。
黎巴嫩政府对此保持暧昧态度。总理米卡提在最新声明中既谴责以色列"侵犯主权",又呼吁真主党"保持克制"。这种矛盾的立场折射出贝鲁特的政治困境——真主党作为议会第二大党,其军事行动往往凌驾于政府管控之上。
被击毙的纳伊姆并非普通指挥官。情报显示,这位真主党"后勤大师"曾主导建立从叙利亚阿勒颇到黎巴嫩提尔的武器运输走廊,最新走私清单中甚至出现了能穿透"铁穹"系统的制导火箭部件。以军此次行动显然经过周密策划:空袭前72小时,网络战部队瘫痪了真主党三个通讯节点,确保目标无法接收预警。
真主党的报复来得迅速。袭击发生8小时后,两架携带爆炸物的自制无人机越过边境,在以色列北部梅图拉集体农庄上空被拦截。这种"非对称消耗战"已成常态——过去三个月,以军防空系统日均拦截4.3个空中目标,而真主党的袭击成本不到以军拦截弹费用的十分之一。
联合国驻黎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处境愈发尴尬。其最新报告指出,黎南缓冲地带已出现47处违规军事工事,但维和士兵的核查请求屡遭拒绝。法国主导的停火监督小组曾提议部署热成像监控网,却因真主党反对而搁浅。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紧急致电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调"避免局势升级",但特拉维夫显然另有考量。正值以色列议会选举前夕,内塔尼亚胡需要展示强硬姿态巩固右翼票仓。而德黑兰的动向同样关键——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近日秘密访问贝鲁特,被视作对真主党的直接支持。
在边境村庄艾塔沙卜,72岁的农民侯赛因指着自家果园的弹坑说道:"每次停火都像暴风雨前的平静。"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黎南已有2.3万人因冲突流离失所,医疗物资短缺使慢性病患者陷入绝境。
更严峻的是地缘博弈的连锁反应。叙利亚政府军趁机在赫尔蒙山争议区域增兵,以色列则加快在戈兰高地的定居点建设。黎以边境的火光,或许只是中东新一轮动荡的前奏。
当联合国安理会就此次袭击召开紧急会议时,各国代表的发言依然充满外交辞令。但贝鲁特与特拉维夫街头新增的征兵站提醒人们:在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和平从来不是一纸协议所能轻易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