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晚年苦练书法,一幅字卖50万,吴法宪说我是臭名远扬

推荐 04-27 阅读:4 评论:0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林彪集团的几名核心成员遭到关押,其中包括吴法宪等人。经过长达十年的调查和审讯,在1981年的“历史大审判”中,吴法宪因涉及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件,被法院判处17年监禁,同时被剥夺政治权利5年。

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且年事已高,加上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和诚恳的悔过表现,吴法宪于1981年8月获得批准,得以在山东济南进行保外就医。

吴法宪获释当天,妻子陈绥圻和幼子吴清潮前来迎接。多年分离后,夫妻重逢,激动得热泪盈眶。

吴法宪见到自己的儿子时,完全没认出他来,反而疑惑地问:“这位小同志是谁?我怎么没见过?”

吴清潮含泪喊道:“父亲,您真的认不出我了吗?我是您的儿子吴清潮!”

吴法宪心里一阵难受,感慨地说:“转眼十年过去了,你已经长大成人了!”

获释后,吴法宪一家被安置在济南南郊七里山的一处住宅区,房子不大,只有两间卧室和一个客厅,总共40平方米。尽管如此,吴法宪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吴法宪在15岁时便投身红军,早年与战友们共同经历战火,同甘共苦。后来,他晋升为高层领导,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日常起居都有专人照料。因此,吴法宪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吴法宪起初对日常生活一窍不通,连钞票的金额都认不全,连煤气灶长啥样都不知道,更别提做饭了。但他性格温和,待人友善,遇到不懂的事情也愿意虚心学习。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不少生活技巧,适应了日常琐事。

吴法宪过着平凡的日子,常常去市场买菜。一开始,他害怕因为过去的劣迹被路人责骂甚至围攻,所以每次出门都全副武装,帽子口罩一个不落,就算是大热天也照样如此。

正如老话所说“越描越黑”,吴法宪的种种举动非但没有掩盖真相,反而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没过多久,大家就认出了这个身材矮胖的老头子,原来他就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核心成员吴法宪。

尽管历史上有过波折,但群众依然保持宽容和善意。吴老曾参加红军,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大家因此对他格外敬重。平日里,人们见到他都会热情地称呼"吴老头儿"。在菜市场,售货员不仅主动让他优先购买,还会特意为他预留新鲜蔬菜,并提前清洗干净。这份特殊的关照,体现了人们对革命前辈的尊敬与关怀。

吴法宪逐渐放松下来,不再显得拘谨。他常常与众人,特别是孩子们,分享关于红军和八路军的经历和故事。

吴法宪过去习惯了特殊待遇,经常享用专人准备的美食。如今条件变了,他不再享有这种特权,便开始自己动手做饭。尽管厨艺无法与往日的辉煌相比,但他在烹饪过程中找到了乐趣,生活依然充满温馨。

吴法宪出身贫寒,但祖父仍坚持送他读了三年私塾。在私塾期间,他练就了一手漂亮的书法。加入红军后,因为文化水平较高,他被大家称为"小秀才"。部队里需要写标语、画宣传画时,通常都会找吴法宪来完成这些任务。

吴法宪热衷于书法练习,即便事务繁忙,仍抽空钻研,旨在提升自身修养,成为文韬武略兼备的人才。

在战乱时期,吴法宪缺乏练习书法的机会,建国后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直到最近获释,他终于有了充裕的时间,便全身心投入到书法练习中,每日坚持不懈。

儿子发现父亲对书法情有独钟,便特意邀请了几位知名书画大师,希望能给父亲的书法创作提供专业指导。

吴法宪在济南书法圈逐渐崭露头角,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成为公认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需求量日益增加。

有一段时间,吴法宪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不少买家愿意开出天价收购。其中,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提出以50万元人民币购买他的一幅字,而一位香港商人更是开出了单字两万美元的惊人价格。这些交易反映出当时吴法宪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稀缺性和高价值。

吴法宪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用自嘲的口吻说道:“我的书法水平其实很一般,别人之所以这么捧场,无非是因为我‘名气大’,只不过这名声不太好罢了。”

书画市场确实存在一种奇特现象,那些历史负面人物的作品往往更受欢迎。以汪精卫为例,他的一幅立轴在拍卖会上价格翻了63倍,最终以数十万成交。同样,胡兰成、陈公博、周佛海和郑孝胥等人的字画,尽管他们在历史上的评价不佳,却在国内外艺术市场上意外走红。这种趋势反映出收藏界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独特兴趣,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