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向印军建议:像6年前那样袭击巴铁,是不会引发大规模冲突的
现在,印度上下都对克什米尔的游客遇袭,非常愤怒和不满。在印度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就将矛头对准了巴基斯坦之后,民众的愤怒情绪,更是高涨了不少。不少人都纷纷要求,要让巴基斯坦“付出代价”,甚至有印媒称,对巴基斯坦进行“象征性的军事打击”,这不会引发双方之间的过度对抗!
印媒《欧亚时报》4月27日报道称,对游客的袭击表明,这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行动,是由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以及积极性极强的武装分子进行的。进行这样的一次袭击,准备工作需要数个月,包括情报的搜集、武装分子的渗透和物资武器的准备等。
所以印媒认为,如此精密和复杂的行动,仅仅依靠活跃在当地的恐 怖组织或者是活跃在巴控一侧的激进组织,是无法进行的,这背后必然有更强大的力量。
于是印媒话锋一转,指出巴基斯坦军队就是唯一有可能、有能力,对这样规模和精确袭击行动提供所需要的资源的实体。
既然认定了巴基斯坦就是幕后凶手,印媒便提出,有3种方式对巴基斯坦展开报复:
1、暂停《印度河水条约》,这个在印度指认巴基斯坦的第一时间,印方就已经暂停,并切断了克什米尔地区流往巴基斯坦的水源,4个水电站同一时间拦截了所有河水。
2、在外交上发力,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艾哈迈德·沙阿,进行制裁,包括冻结账户、不允许出境甚至是要求抓捕等。
他们认为,鉴于地袭击的调查,包括赛义德的一些所谓煽动性的言论,他肯定是参与了进来,因此这个要求不过分,“几乎没有合理的否认空间”。
3、这招是比较“阴”的,有点类似于美西方搞颜色革命那样,扶持巴铁内部亲印度势力,利用各种矛盾分化,从内部瓦解巴铁。
印媒也知道,如果是直接来硬的,武力打击,那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巴基斯坦内部更加团结。印媒还列举了一些案例,来进行了说明,比如以色列对哈马斯、真主党还有胡塞武装的打击,并没有能彻底消灭、瓦解他们,反而让他们内部更加团结。
印媒提出的这三个方式,除了第一个确实有收到效果之外,其他两个压根没有可行性,比如要求安理会同意他们的要求,这是不可能的,安理会又不是印度的自家开的,还有通过搞颜色革命,从内部瓦解,这也没可能,要不在过去80年里,不早成功了?
只有第一个方式,让巴基斯坦有短暂的难受。毕竟,印控克什米尔位于印度河的上游,控制有印度河的几个支流,一旦他们切断水源,下游来水必然减少,会影响到下游上亿巴基斯坦人的生活。
而如果印度又突然开闸泄洪,下游又会遭到洪水冲击,河流的堤坝和附近的居民,会有生命和财产损失。从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来看,印度的确开闸泄洪了,造成了下游巴基斯坦堤坝被冲毁,村庄被淹。
不过,毕竟这种方式,并没有让印度的民众感到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很有可能就会促使印度采取军事打击的方式,越境对巴军展开袭击。
印媒报道称,如果是对巴军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袭击,那自然是不行的,因为这必然会存在巨大的风险:
1、巴基斯坦必然会迅速反击,进而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会难以收场。
2、印军的行动必然会招致包括中方在内国际社会的反对,这会让印度很被动。
3、这必然会导致发展停滞乃至衰退,民众的生活水平下降,出现物资紧缺等情况。毕竟,战争总会转移资源,吓退投资商,造成市场的动荡。
4、这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印度必须准备好接受这样的伤亡,而这也会远远超过现在那些要求报复的人的想象。
印媒表示,虽然从平时印度当局的表态中表明,士兵的伤亡会比平民的伤亡会更让他们接受,但毕竟士兵出现伤亡也会造成士兵背后的家庭和社会的悲痛和创伤。
那么,如果只是小范围的报复打击呢?是不是就没有这种风险了?
从报道看,印媒对此是支持的,他们认为,象征性的打击巴军,这不会引发双方的大规模对抗,还能向印度国内民众交代。
报道称,过去是有过这样的案例的,6年前的那场空战就是这样。
2019年2月26日,印度空军越过实控线,空袭了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分子营地,以报复武装分子在普尔瓦马制造的袭击。
鉴于当时事发的突然性,以及印军采取了低空突袭的方式,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并没有能及时的发现,这才让印度空军的空袭得手了。
但第二天,巴基斯坦空军就展开了报复打击,对实控线印度一侧的军事设施发起了打击。
随后,双方便爆发了空战,印军出动了苏30MKI战斗机和米格21战斗机,而巴军则出动了枭龙战斗机和F16战斗机。
在空战中,印军的一架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落在巴基斯坦一侧而被俘。空战结束后,印媒形成印军是“明知地选择了不进一步升级”局势。
因此印媒建议称,如果现在印军像6年前那样做的话,是完全可控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