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7国足又输了,青训顽疾,何时才能踢出纯粹热爱

推荐 04-10 阅读:0 评论:0

U17国足又输了唉,这感觉就像每年过年,明知春晚小品不好笑,却还是忍不住想瞄一眼,结果……嗯,你懂的。这次更“好”,连决赛的边都没摸着,直接小组赛就打包回家了。朋友圈里一片鬼哭狼嚎,不知道的还以为梅西C罗集体退役了呢!

说真的这输球的滋味,我打小就尝过。想当年,我们那帮皮小子,哪有什么正经球场啊?一块坑坑洼洼的土操场,俩破砖头就是球门,脚上蹬着解放鞋、回力鞋,甚至光脚丫子就上阵了。现在呢?训练场地鸟语花香,球鞋高科技,可这球踢得,咋还不如我们当年在土坷垃上撒欢呢?我寻思着,这就像养多肉,精心呵护,结果一到夏天就蔫巴了。反倒是路边那野草,风吹日晒,照样活得精神抖擞。你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宋凯教练说不能一换即灵”,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中国足球这些年,换教练就跟换衣服似的,好像输球了换个教练就能立马变赢球。敢情把教练当成了古代战场上的主将,赢了是主帅英明神武,输了就拉出去斩首示众。拜托,这都啥年代了,还玩这套?那天跟哥们儿喝酒他借着酒劲儿吐槽:中国足球的青训,就像培养花盆里的盆景,看着精致漂亮,实则弱不禁风。嘿,还真别说,这比喻太贴切了!你见过哪个盆景能跟野生的比?想当年,李华筠那速度,那爆发力,亚洲足坛都是数一数二的。现在呢?找个速度能赶上李华筠的年轻球员都费劲。这身体素质,怎么跟欧美球员对抗?一碰就倒,还踢啥足球啊?干脆去练体操得了!有人说中国球员技术也不行。这话不假,但技术可以练啊,这身体素质错过了黄金发育期,可就真来不及了。与其花大价钱请外教,不如踏踏实实先把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搞上去。现在倒好,恨不得天天比赛,“以赛代练”成了口头禅。练兵也得讲究科学啊!天天比赛,身体能吃得消吗?这就像学生天天考试,能学到真本事?不都成了考试机器了嘛!

我琢磨着咱的青训是不是应该先练体能,再练技术?你看那些欧美强队,身体素质一个比一个强悍,对抗起来一点都不吃亏。咱呢?身体单薄,技术粗糙,拿啥跟人家竞争?想当年90年代初中国足球还没完全职业化的时候,很多球员都是半路出家,练田径的、练篮球的,改踢足球的都有。可那时候的球员,身体素质那叫一个好!技术虽然糙点,但拼劲儿十足。现在呢?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可这身体素质和比赛精神,咋还不如以前那些“野生球员”呢?前两天看个纪录片讲的是非洲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没有专业的足球场,没有先进的设备,甚至连双像样的球鞋都没有,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那叫一个纯粹!用树枝当球门,用破布缝足球,在尘土飞扬的土地上奔跑、拼抢……那股子劲儿,真让人感动。我突然意识到或许这就是中国足球青训缺失的东西——对足球纯粹的热爱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其纠结于换教练、练技术,不如先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热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运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你看姆巴佩人家从小就把足球当命,技术再好,没有那股子热爱,能踢到现在这水平?内马尔也是,虽然场外新闻不断,但在球场上,他对足球的热情是肉眼可见的。反观我们的青训有时候太注重“制造”球星,却忽略了培养对足球的热爱。就像工厂流水线生产产品一样,出来的球员技术或许不错,但缺少了那份灵气和激情。说到底中国足球啥时候能像那些非洲孩子一样,在逆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呢?唉,说多了都是泪……各位球迷朋友们,你们怎么看?中国足球青训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