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上映94天吊打五一档新片,刘德华救不了,马丽带不动
一、上映94天的“旧片”,为何能血洗五一档?五一档首日,《哪吒2》以6%的排片贡献了18.2%的票房,上座率高达17%,单日票房突破1500万,仅次于两部排片量三倍于它的新片。这部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密钥三度延期,累计票房已超157亿元,全球影史排名第五。当新片扎堆厮杀时,它却以“高龄”之姿稳坐票房前三,甚至让观众感叹:“新片连哪吒的零头都够不上。”
这不是偶然。贵阳越界影城的IMAX巨幕厅因《哪吒2》一票难求,黄金场次座无虚席,甚至有海外影迷专程“打飞的”观影。观众用脚投票的背后,是电影行业最朴素的真理:内容为王。
二、新片“扑街”的真相:烂片正在杀死市场今年五一档共有11部新片,最终10部上映,类型涵盖犯罪、喜剧、动画,却难掩颓势。灯塔数据显示,五一档首日总票房仅1.82亿元,同比暴跌超30%。五一档新片豆瓣评分普遍低于 7 分,《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仅 5.8 分,《人生开门红》被批 “短剧思维毁电影”。而《大风杀》虽获7.2 分高分,票房却垫底,排片占比不足 4.4%。
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以 26% 的排片率拿下 4000 万票房,刘德华的《猎金游戏》排片率 20%,票房 2600 万。但若按《哪吒 2》的场均票房计算,这两部新片的实际票房可能缩水 30% 以上。新片同质化严重,喜剧片沉迷低俗笑料,动作片依赖流量明星,缺乏对现实的关照。《猎金游戏》堆砌明星阵容却故事平庸,《人生开门红》用直播乱象博眼球,却沦为 “加长版短视频”。
更讽刺的是,一部30年前的老片《幽灵公主》修复上映,竟以9.5%的上座率登顶新片第一。观众不是不愿进影院,而是不愿为烂片买单。正如网友所言:“不是观众没钱,是烂片不配!”
三、行业恶性循环:资本赌徒与观众的博弈电影市场已沦为资本赌场。资方迷信大档期,五一档13部影片挤破头,平日周末却冷清如“停尸房”。2024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七成是续集或翻拍,同质化严重。制片方追求“安全牌”,结果却是流水线生产的套路化剧本:犯罪片扎堆叫“消消乐”,喜剧片只剩尬笑,动画片靠IP续命。
而《哪吒2》的成功,恰恰打了这种短视思维的脸。苏州红鲸影视团队耗时5年打磨特效,山景云海细节精度超越前作,星云特效震撼到“让国外观众拍案叫好”。反观新片《大风杀》在北影节获奖却票房惨淡,只因“生猛粗粝”的题材触达不了大众市场。资本以为流量明星和话题营销能圈钱,却忘了观众早已觉醒。
四、观众的觉醒:烂片时代终结的号角短视频时代,观众的选择权被无限放大。一部电影若不能在3分钟内用抖音切片吸引人,便可能彻底失去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已超电影,年轻人宁愿花268元买游戏《黑神话:悟空》,也不愿为35元的电影票买单。
但《哪吒2》和《幽灵公主》证明,好电影永远不缺观众。前者以沉浸式视听奇观征服影院,后者用跨越时代的叙事引发共鸣。观众要的不是“视听轰炸”,而是真实、共情与不可替代的体验。
五、未来何去何从?行业需要一场“刮骨疗毒”博纳影业CEO于冬曾呼吁:“中国电影急需《蛟龙行动》这样的大制作重工业电影。”但大制作不等于好内容。若行业继续沉迷“赚快钱”,只会加速观众流失。
建议有三:
打破档期迷信,鼓励优质电影分散上映;
扶持原创内容,减少续集翻拍依赖;
建立分级制度,让小众题材找到生存空间。
《哪吒2》的票房神话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行业的病灶,也指明了出路:观众才是终极裁判。当资本学会敬畏内容,电影才能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