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差距、加倍努力”!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有重要信息
推荐
04-27
阅读:1647
评论:1


撰文丨董鑫
据新华社报道,4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 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 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中央政治局已多次就前沿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学习。 上一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在2018年。当年10月31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首次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 时隔近7年,中央政治局再次集体学习“人工智能”,有何新信息?
一个变化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现在,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数据显示,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尤其是近两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预测一个台风未来10天的路径,过去需要在3000台服务器上花费5小时进行仿真,现在基于预训练的盘古气象大模型,10秒内就可以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字数将近4000万的一套古籍,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3个多月就完成了识别、点校、上线发布。 在九牧集团的“绿色黑灯工厂”,机械臂、AGV物流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紧密配合,让卫浴生产迈入“无人化”时代;在小米“黑灯工厂”,一部手机从无到有的200多道工序绝大部分都依靠智能设备自动化完成。 “头雁”效应不仅助力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从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两个短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 但同时,我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落地应用热潮,让人工智能芯片“大卖”。近期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国内AI芯片能否替代进口? 《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将这场行业“大考”形容为“突围战”。报道指出,寒武纪的云端训练卡、地平线的自动驾驶芯片、华为的昇腾生态等正在填补我国算力版图的裂缝。
一个“确保”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的风险挑战。 2018年10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 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 2025年4月,在就“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 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 如何做? 政知君注意到,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用八个字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以人为本”,意在警示技术发展不能偏离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智能向善”,意在规范人工智能在法律、伦理和人道主义层面的价值取向,共同防范和打击人工智能技术被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所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