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没想到中国说到做到,法国被打疼了,法外长亲自上门求情

国际 03-21 阅读:1078 评论:0

法国外长即将启程访华的消息,揭开了欧洲经济棋局中一场耐人寻味的博弈。这场较量中,法国不仅尝到了对华“贸易战”的苦果,更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腹背受敌。马克龙政府的一步“战略误判”,让法国深陷两场贸易争端,如今不得不主动向中国“求情”以求解围。

去年,法国力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试图以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然而,中方的反击迅速且精准:对法国干邑白兰地、乳制品等启动反倾销调查。这一招直接命中法国经济的“命门”。

数据显示,中国是法国干邑白兰地的第一大市场,年进口额超17亿美元,远超美国的10亿美元。但中方措施生效后,短短数月内,法国对华白兰地出口暴跌60%,行业哀鸿遍野。法国干邑行业协会发出警告:若争端持续,全行业70%的岗位恐将消失。显然,法国低估了中国维护公平贸易的决心,更未料到反制措施会如此“快准狠”。

就在法国焦头烂额之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补刀”,扬言对欧洲葡萄酒、白兰地等产品加征200%关税。这一威胁将法国推入更深的困境——一边是中国市场的持续萎缩,另一边是美国市场的潜在封锁。

讽刺的是,法国曾幻想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坐收渔利”。马克龙政府一度认为,即便对华加税,中国也“无力反击”;而若中美爆发激烈冲突,欧洲或能借机扩大对美出口。然而现实狠狠打脸: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不分敌友,即便马克龙亲赴美国游说,换来的却是特朗普的冷遇。更尴尬的是,法国挑拨中美关系的企图落空后,反而成了贸易战的最大输家之一。

面对双重压力,法国外长紧急筹备访华行程,核心诉求直指“止损”。据透露,法国希望中方给予白兰地行业“缓冲时间”,同时推动中欧贸易关系缓和。然而,分析普遍认为,法国的“诚意”仍显不足。

问题的症结在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只要欧盟不撤销这一歧视性政策,中方的反制措施便难言解除。法国作为欧盟主导国,若真想破局,理应先推动欧洲调整对华策略。但眼下,马克龙政府显然试图“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既不愿在电动车关税上让步,又想说服中国单方面放宽限制。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算盘,注定难以奏效。

法国外长此行被外界视为“试探风向”,而非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这折射出欧洲的复杂心态:一方面,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让欧洲意识到“单靠美国靠不住”;另一方面,欧洲仍放不下“教师爷”身段,试图在对华谈判中保持“优越感”。

事实上,中欧贸易争端本可避免。中国连续多年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然而,欧盟追随美国推行“去风险”战略,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最终引火烧身。法国若真有战略远见,理应带头摒弃零和思维,推动中欧重回互利轨道。

法国的困境给全球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时代,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朗普若重返白宫,保护主义浪潮或将进一步升级。在此背景下,中欧本应携手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而非相互消耗。

对法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认清现实。若继续在电动车关税等问题上“装睡”,不仅干邑白兰地行业难逃厄运,欧洲汽车产业也可能因中国的反制而遭重创。解铃还须系铃人,法国与其寄望于“求情”,不如拿出实际行动,推动欧盟与中国相向而行。毕竟,合作才是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唯一出路。

网友评论

任小盈侃天下

青年看国际,轻量化解读时局,拒绝枯燥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