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你的4种社交习惯,可能让朋友悄悄疏远你
一位一直自诩为社交高手的朋友晴子,某天突然跟我聊起了一件事。
她说发现最近很多朋友聚会都没有叫她去,以前1周至少有一两次的聚会,现在竟然变成了每个月也未必能参加一次了。
晴子满脸疑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于是我决定和她仔细聊聊。
了解自我中心行为如何影响社交关系我们先看看晴子的一个特点,她在聚会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谈自己。
去旅行了,她能说上整整一晚上,还常常打断别人,不给他们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
这种“我就是焦点”的模式,也许她自己完全没意识到,但在无形之中,却让周围的人感到被忽视。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一个更有效的社交技巧——倾听者。
晴子如果能稍微少说自己的事情,多倾听别人,或许能让关系更和谐。
人们都渴望被关注,而不是总在别人的世界里当一个旁观者。
友谊中的给予与索取:如何保持平衡晴子还谈到,每次向朋友求助或借东西,对方有时候态度不如以前热情,她感到不解。
深挖之后才发现,她习惯于一味地索取,而从来不讲回报。
她曾多次向同一个朋友借钱,但回报则一直“在路上”。
对于友谊来说,公平和互惠是基础。
没有人愿意长期充当一个“提款机”或免费劳动力。
健康的人际关系就像种植物,你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浇灌它,才能长久。
晴子明白,如果她能多关心和帮助朋友,这些“冷淡”或许就会消失。
如何避免“情绪黑洞”影响友谊有一次聚会,我注意到晴子的另一个特点:喜欢抱怨。
从话题一开始,她就不断倾诉生活中的烦恼,工作压力大,房租太高,老板对她不友好。
这些抱怨让她的朋友们逐渐感到压力,也不愿长时间处于低气压的环境中。
我们都有自己的烦恼,说出来倾诉是好的,但适度很重要。
偶尔的倾诉之后,及时把话题转向积极的方向,才能维持住良好的互动氛围。
抱怨不解决问题,快乐和正能量却能够感染人,让人更愿意与你相处。
守信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坚实的友谊信任是晴子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她时常有一些随口的承诺,比如下次聚会她会带某样东西来,结果多次爽约。
这让朋友感到失去信任,来日方长;但积累的“负分”太多,终会让关系崩溃。
守信是建立长久关系的基础,一旦失去,重建困难。
晴子慢慢意识到,她需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无论多小的事情,信守承诺才能得到朋友的尊重和信任。
结尾时,晴子笑着对我说,她从来没想到自己身上隐藏着这么多的“小问题”。
在新年的聚会上,她终于有意识地参与聆听,少谈事务,少做主角,结果意外好地融入到朋友里去。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社交上的许多难题,往往从内在的小变化开始改变。
用心去关注别人,少强调自己,友谊将变得更健康,更长久。
并不是每个朋友都一定要很多,但总有那么几个,让我们在生活的风雨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对于这些关系,多一些反思和努力,日常就会更加光明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