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童葆苓:她是马彦祥的第五任妻子,与他结婚有些无奈

娱乐 04-28 阅读:97 评论:0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童葆苓与主持人曹可凡)

童葆苓是著名的京剧尚派青衣,得到过“尚派”创始人尚小云的亲传。她戏路宽泛,既唱青衣,又能演花衫、刀马旦。

童葆苓的代表作,主要有《佘赛花》《穆桂英》《武家坡》《汉明妃》《桑园会》《宇宙锋》《宝莲灯》《四郎探母》等。“童家五虎”中有4人已离世,现在只剩下了童葆苓。

今年已经96岁的童葆苓,跟着女儿女婿在美国曼哈顿养老。

童葆苓一中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任丈夫是话剧皇帝石挥。1957年,石挥跳黄浦江自杀身亡,将童葆苓推入悲痛的深渊。

童葆苓的第二任丈夫是戏剧名流马彦祥,他比童葆苓大22岁,童葆苓与他结婚有些无奈……

01

童预鸣(右)与父亲童祥苓

撰写此文前,“细品名人”认真阅读了童祥苓的自传《童祥苓口述历史》,及童葆苓的继子马思猛出版的父亲和继母的传记《攒起历史的碎片》。

另外,“细品名人”还采访了童葆苓的侄子童预鸣(童祥苓的长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文章真实、客观,没有演绎……

童葆苓是一位悲情的女子,28岁就痛失丈夫石挥。她1929年出生于天津,受哥哥姐姐的影响从小学戏,是童家班的重要成员。

童葆苓的哥哥童寿苓、姐姐童芷苓、弟弟童祥苓都是京剧名角,童葆苓与他们相比并不逊色。

(童葆苓剧照)

童葆苓13岁时,就登台演出《武家坡》《宝莲灯》《四郎探母》等众多剧目,在同行眼里是一个有家教有涵养的艺术家。

1947年,童葆苓在李万春创办的北平京剧科班鸣春社当演员。李万春与石挥是朋友,石挥自导、自演影片《母亲》,需要一个年轻的京剧演员。

在李万春的邀请下,石挥看了童葆苓的演出,并当场拍板让童葆苓饰演《母亲》中的京剧演员。

1942年石挥(左)与梅兰芳在演出《秋海棠》后合影

石挥是“话剧皇帝”,有名有钱,但爱情不顺利。他在北平与一个女孩谈过恋爱,但女方父母嫌他是演员,逼迫女儿与他分手。

石挥与金嗓子周璇的恋情一度轰轰烈烈,最终也没有结果。

《母亲》拍摄期间,童葆苓与石挥因戏生情。由于两人年龄相差16岁,来自童家的阻力很大。

童葆苓冲破重重障碍,于1954年与石挥在上海结婚。童葆苓计划5年内生一到两个孩子,谁知命运的巨浪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

(石挥)

1957年反右开始,石挥被打成右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接受批斗。

石挥觉得自己的前途完了,接受不了命运的巨大落差,于1957年7月在在“民主三号”轮船上跳黄浦江自杀身亡。他的尸体直到1958年才被海浪卷到了沙滩上。

童葆苓还没来得及做妈妈,28岁就失去了挚爱。受丈夫的牵连,童葆苓在上海京剧院受排挤,她离开上海京剧院,进入北京尚小云京剧团当演员。

不久,该剧团并入北京京剧院,童葆苓又幸运地成为体制内的演员。

(年轻时的童葆苓)

因悲痛过度,童葆苓出现了抑郁症状。白天在单位还好,一回到家,她就悲伤落泪,茶饭不思。当时童葆苓与父母住在一起,双亲没少为她落泪。

北京京剧院人事关系很复杂,童葆苓是随团并过来的,亡夫又是右派,她在团里靠边站。领导不敢重用她,同事对她敬而远之,童葆苓在北京京剧院的日子很难熬。

02

1960年,戏剧名流马彦祥来北京京剧院商量戏曲改革的事,他对童葆苓的遭遇早有耳闻,心生同情。

(马彦祥)

座谈会结束后,马彦祥见童葆苓还闷闷不乐,耐心开导她:人还是要往前看,生活在回忆里对自己是折磨。你可以多钻研京剧,在事业上找到寄托。

马彦祥能对自己说这番话,让童葆苓很感动。因为在团里,没有人敢对她说交心的话,更没有人敢接近她。

于是,童葆苓对马彦祥有了好印象,觉得这个领导有人情味。

马彦祥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马衡担任过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彦祥是一个公子哥儿,自小家境优越。

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既是演员、导演,又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马彦祥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致力于戏曲改革。

马彦祥是情种,认识童葆苓之前,他已经离过4次婚了,并育有一双儿女。马彦祥的前四任妻子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至今她们的名字还耳熟能详。

马彦祥的第一任妻子是山东籍才女陈瑛(笔名沉樱),两人是复旦大学的校友,因排演话剧《咖啡店的一夜》生情。

陈瑛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个性较强,遇事有主见。两人1929年结婚,1930年生下女儿马伦。

由于婆媳关系不睦,1931年马彦祥与陈瑛离婚了,他取得了女儿的抚养权。

马彦祥的第二任妻子白杨的名气更大,她是享誉海内外的电影明星。白杨出身名门,但母亲早逝,父亲离家出走,导致她的命运一落千丈。

白杨(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

白杨13岁在北平演话剧成名。1935年马彦祥与白杨合影话剧《少奶奶的扇子》,彼此互相吸引,很快相爱了。

马彦祥比白杨大13岁,1935年两人在南京结婚,当时白杨才15岁。

马彦祥家境好,有公子哥的脾气,控制欲较强。他不准白杨拍电影,要求她一心一意演话剧。

渐渐长大的白杨不接受马彦祥的管控,奋起反抗。马彦祥心情郁闷,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女学生林婧产生感情。

(1950年10月1日,白杨与蒋君超在上海再婚)

白杨岂能受这种屈辱?他决绝向马彦祥提出离婚。1937年夏天,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

03

马彦祥的第三任妻子林婧可不是省油的灯,厉害得很。她是泰国籍华人,性格泼辣,脾气火爆。

当时马彦祥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林婧是他的学生。两人1939年在重庆结婚,1943年林婧生下了儿子马思猛。

林婧漂亮高挑,颇有演艺才华,但儿子降生后,马彦祥不让她出去演话剧、拍电影,林婧不满,夫妻俩三天两头发生争吵。

剧作家阳翰笙(1902年11月7日—1993年6月7日)

吵急了,林婧还有家暴倾向,马彦祥经常逃到好友阳翰笙的家里避难。阳翰笙和妻子赶去给林婧做工作,一直要到她气消了,马彦祥才敢回家。

马思猛长大后,阳翰笙曾对他说:在你爸的几任妻子里,你妈是最泼辣最厉害的。

马彦祥与林婧过得很不好,两人的心都伤痕累累。1947年马彦祥与林婧离婚了,儿子马思猛跟随他生活。

马彦祥是为爱情而生的,生活中一天也离不开爱情。爱情于他而言就是空气和水,没有爱情的滋润,他的生命会枯萎。

(云燕铭与马彦祥结婚照)

1950年,马彦祥与京剧名家云燕铭在北京再婚,这是马彦祥的第四次婚姻了。

婚后,两人生下了女儿马思敬、儿子马思敦,加上马彦祥与前妻的儿子马思猛,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

再婚家庭矛盾多,但云燕铭善待继子马思猛,他们的婚姻还算和谐。

云燕铭有个初恋男友叫张云溪,是著名的京剧武生,云燕铭与他是中国京剧院的同事。

张云溪(上)、张春华《三岔口》剧照

那时张云溪是中国京剧院二团的团长,云燕铭是他手下的演员。两人经常在一起排练、演出,于是有人造谣,说他们关系暧昧。

谣言越传越甚,马彦祥知道后与云燕铭的关系急转直下。

1958年,马彦祥与云燕铭离婚了,云燕铭带着一双儿女去了哈尔滨京剧院,马彦祥与儿子马思猛在北京相依为命。

(云燕铭与一双儿女)

当时马思猛已经15岁了,在学校读寄宿,只有星期天才回家。平时马彦祥一个人在家里,颇感孤独。

马彦祥见到童葆苓后,再成个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对童葆苓说:我们都经过婚姻的坎坷,心里有伤痕,可以说同病相怜,我们在一起生活吧。童葆苓默认了。

但童葆苓的父母不赞成女儿嫁给马彦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马彦祥比女儿大22岁,两人年龄相差太大。女儿才30出头,马彦祥已经50多岁了,是个半老头了。

(童葆苓的父母)

二是马彦祥离过4次婚,虽然前妻也有一定责任,但主要责任应该在他。一个男人离4次婚,怎么说也不让人放心。

三是马彦祥有个15岁的儿子跟在身边,父母担心童葆苓嫁过去后,与继子的关系不好处理。

04

但童葆苓有自己的考虑,决定嫁给马彦祥,主要原因有3点:

一是童葆苓在北京京剧院被边缘化,遭受打压,而马彦祥是艺术局副局长,有他罩着,没人敢欺负童葆苓。

(童葆苓与哥哥、姐姐、弟弟合影)

二是马彦祥虽然50出头了,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他身板笔挺,长得一表人才,且才华横溢。童葆苓觉得自己这种情况,遇到马彦祥这样优秀的异性不容易。

三是童葆苓30出头了,迫切想生宝宝做妈妈,让自己在感情上找到寄托。要是错过了马彦祥,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婚做妈妈。

于是1961年春天,童葆苓不顾父母的反对,与马彦祥在北京再婚了。

马思猛是一个开朗活泼的男孩,同学来他家里玩时,他悄悄说:我们家老头子又结婚了。

(童葆苓)

马彦祥听到后,拧儿子的耳朵:爸爸老了吗?我还年轻得很。马思猛嘟着嘴巴说:你比童阿姨老。

平心而论,童葆苓与马彦祥再婚,其他因素大于爱情的成分,婚姻有些无奈。

由于两人的情感都很坎坷,他们只是登记结婚,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结婚冷冷清清。

童葆苓也算是京剧名角,如此草率地嫁给马彦祥,让很多戏迷惋惜。

据马思猛在自传里回忆,他一直认为童阿姨与父亲不会幸福,因为两人年龄相差太大。果然婚后不久,继母与父亲就开始吵架,童阿姨经常大声说:没结婚的时候,你怎么说话不这样?

(童葆苓剧照)

1963年,童葆苓在北京小产,心里很悲痛,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她有些喜怒无常,动不动就在家里发脾气。

在这场婚姻中,一向强势的马彦祥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只有挨数落的份。

当时马彦祥要去郊区工作,童葆苓不让丈夫走。马思猛很懂事,赶紧跑到阳翰笙伯伯的家里,请他过来做工作。

在阳翰笙的开导下,童葆苓的情绪稳定下来,马彦祥才出门工作。

阳翰笙(左)与《黄埔》杂志原副主编林涤非亲切交谈

1965年4月,童葆苓在北京生下女儿马杰,她惊喜交加,终于在感情上有了寄托。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马彦祥遭受冲击,被关起来交代问题。童葆苓已经遭受过石挥的牵连,犹如惊弓之鸟。

当时女儿还不满周岁,童葆苓为了不让女儿受到牵连,将女儿的名字改为“童捷”,并向马彦祥提出离婚。

马彦祥无奈同意了,但他是文化系统的干部,离婚要经组织批准。童葆苓将离婚报告递交上去后,组织上没有批。

童葆苓(右)与姐姐童芷苓

特殊年代里,马彦祥被批斗,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童葆苓带着女儿留守北京,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据马思猛在自传里回忆:父亲与继母的婚姻磕磕绊绊,两人像小孩子过家家,时好时坏。但童阿姨还是陪伴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他们的婚姻虽然不算幸福,但双方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总算相守在一起。

05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童葆苓与马彦祥的生活、工作恢复正常,马彦祥将补发的工资全部交给了童葆苓,让童葆苓将自己的工资存起来。

晚年的马彦祥患有多种老年病,童葆苓和女儿经常送他去医院,给他买药。

(马彦祥早年作品)

平时在家里,童葆苓自己做饭,照顾马彦祥的病情和胃口。晚年的马彦祥变得有些脆弱,一看见童葆苓为他忙前忙后他就掉眼泪。

1987年冬天,马彦祥的老年病越来越严重。他觉得自己撑不了多久了,便向马思猛打招呼:我将来走后,你不准与继母和妹妹争房产,你童阿姨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就归她们母女。马思猛答应了。

随后,马彦祥又给大女儿马伦,及云燕铭生的一双儿女马思敬、马思敦写信,告诉他们将来不要跟童葆苓母女争房产。

3个儿女都在信里写道:爸爸,我们会尊重您的选择。看到儿女们的回信,马彦祥大颗大颗地掉眼泪。

马彦祥(1907年7月5日-1988年1月8日)

1988年1月8日,马彦祥不幸在北京离世,享年81岁。童葆苓在几个子女的协助下,将马彦祥的后事料理得妥妥当当。

马彦祥离世半年后,童葆苓将北京的房子卖掉了,带着女儿移居美国的曼哈顿。

童葆苓在美国一家剧社演京剧,剧社不给她发工资,演出费也不高。平时剧社与童葆苓没有联系,有演出时才将她招过去。

从国内移居过去的京剧演员,很少有靠京剧养活自己的。大家平时都要上班,有的在工厂打工,有的开出租车,还有的在餐馆洗盘子。

童葆苓教几个华裔孩子学京剧,每月有一笔收入。她的女儿童捷在纽约一边打工一边深造,母女俩的生活并不容易。

1993年,童葆苓与华裔戏迷颜木彬在曼哈顿再婚了。丈夫比她大16岁,并不是外界谣传的富豪,退休前也是工薪阶层。

颜木彬在经济上对童葆苓并没有什么帮助,他靠退休金生活,还要接济与前妻生的儿女。

颜木彬是京剧迷,会唱老生,童葆苓去外面演出时,他会跟在身边,有时还会上台唱一段。

(老年童葆苓)

是京剧让童葆苓与颜木彬走到了一起。两人有共同的爱好,加上颜木彬年老慈爱,童葆苓的婚姻和谐稳定。

颜木彬离世后,童葆苓跟着女儿女婿在曼哈顿养老,两代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女婿也是华裔,喜欢京剧,童葆苓的晚年生活无忧无虑。

如今童葆苓已经96岁了,气色很好,状态不错。她想家乡,想家乡的亲人,可她年事已高,身体不允许她长途奔波回国。

童葆苓与女儿童捷及陈吉(童芷苓之子)夫妇合影

每当年节,或与国内的亲人通电话时,童葆苓就会忍不住掉眼泪。

童葆苓一生三次婚姻,与马彦祥的结合有些无奈,好在她与马彦祥生下了一个女儿,成了她感情和精神的寄托。

童葆苓96岁仍健在,且状态不错,可以说是上天对她的眷顾。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