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再降准降息?那到底什么时候降?跟美国又有什么关系?

科技 04-29 阅读:290 评论:0

政治局会议又提及降准降息,这一政策信号反复出现,却始终未落地实施,引发市场诸多疑问:为何高层频繁提及,却不立即推行?今年以来,降准降息至少被提及 10 次以上,为何迟迟不见行动?

答案的关键在于 “利差”—— 中美之间的利息差距。当前,美国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 5%,而中国仅约 2%,利差高达 3 个百分点。作为资金方,出于逐利本能,自然倾向于流向收益更高的美国市场。这一利差的存在,直接导致外资流出风险加剧。

尽管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令美股剧烈震荡,但今年仍有两三千亿美元资金净流入美债市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洲、日本纷纷降息,美国虽也下调利率,但基础利率仍维持在 3% 以上,且美联储仍处于缩表阶段 —— 通过抛售美债回收美元,导致市场美元供应紧张。这使得美元即便短期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稳定在 7.28 左右,未出现明显升值。

在此背景下,贸然降准降息将进一步扩大利差,加速资金外流。中国的股市、楼市及实体经济目前难以承受这一冲击。尽管外资在中国股市的占比仅 4%,却如同催化剂,能激活散户与基金的投资热情,带动市场自发上涨。若仅依赖国家队托底,市场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近期股市回升至 3300 点后,国家队逐步减少增持,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降准降息的时机选择,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人民币汇率企稳回暖,二是美国再次降息释放空间。全球金融货币体系以美元为锚,10 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资本定价的核心基准。中国若想调整货币政策,必须紧盯美国动向,在尚未实现经济脱钩的情况下,难以单方面行动。

然而,政策反复强调却不落地,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市场对 “稳定” 的期待不断落空,投资者信心难以提振。一季度居民存款持续增加,反映出大众对经济前景仍持谨慎态度。尽管楼市出现反弹、股市从去年的 2700 点回升至 3300 点,但多数投资者并未真正获利 —— 国庆后的一波上涨行情,在随后的回调中几乎吞噬全部利润。

当前局势下,降准降息虽难以立即实施,但政策预期已为市场埋下伏笔。一旦美国降息或人民币企稳,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将显著提升。对投资者而言,此时正是提前布局的关键节点 —— 市场往往会在政策信号释放前率先启动,把握先机方能在行情到来时占据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