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诗人
王培静
那是多年前的寒冬,我和几个文友相约去看望当代诗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艾青。我们几个人风风火火赶到北京东城,走进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在一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前摁响了门铃。
接待我们的是艾老的夫人高瑛老师,在会客室里我们刚刚坐定,高瑛老师就搀扶着一位面色慈祥的老人走了进来。老人慢慢坐下,温和地问:“你们都是哪个单位的?”我们一一报了单位和名字,他点了点头。
眼前这位老人,就是那位在20世纪30年代就写出了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育了几代人的诗坛泰斗。
高瑛老师说,艾老过着一个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根据医生嘱咐,这几天是不让会客的,但他却一口答应见我们。他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早晨六点起来擦澡,早点是牛奶煮麦片,有时吃点饼干或一个鸡蛋,十点多时喝一杯咖啡,要加蜂蜜。中午吃骨汤做的稀饭或面条。由于牙不好,只能吃软点的饭,吃面条时汤里会放点切碎的西红柿等蔬菜。下午吃点水果,香蕉、西瓜、桃都打碎了一起吃。晚上吃点稀饭,放些肉松。
我们得知,艾老新闻是必看的,还爱看《动物世界》,对大自然感兴趣。每当看到电视里有这样的画面出现,神情就特别专注。他每天会喝一点加饭酒,帮助血液循环。如有老朋友去世或一些特别的事情,他知道后会失眠。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他还关注着诗坛,为各种诗歌集写序,为文学活动题词。
他还喜欢背诗,会背毛主席的《满江红》;还爱唱过去的老歌、比如陕北民歌;还爱说笑话,每天早晨起来,先喊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高瑛老师说起她与艾老的家庭轶事,谈笑风生。她说:“他呀,原来从不表扬我的,有时还埋怨我,现在学聪明了,经常夸我菜做得有味道。他看到红烧肉眼睛就发亮,可每月只能吃上一两次,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原先,艾老不但喝烈性酒,还吸烟,现在好了,全都戒掉了。每天去饭厅吃饭,他在走廊里就喊:“加饭,加饭。”意思就是要加饭酒。
又聊了一阵子。我们抬头望了下墙上的石英钟,提出想和艾老合个影,高瑛老师忙安排照相,艾老一一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离开艾老的家,我们在心中默默向这位当代最著名的诗人、文学界的老前辈送上深深的祝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