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齐桓公上的一堂"诚信课",值得一看!

历史 05-02 阅读:0 评论:0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离不开管仲、鲍叔牙、隰朋等贤才的辅佐。

当时齐国刚在管仲的带领下,施行改革,使国内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但是,如果齐国想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引领者,在各诸侯中能有话语权,除了本国军事等实力要强盛以外,还必须遵守一个原则: 诚信。

人不可言而无信,也不可失信于人

管仲就曾经在历史上,给齐桓公上了一堂"诚信课"。

齐桓公五年,齐国讨伐鲁国,鲁国战败,鲁庄公请求割让鲁国的领地给齐国,来平息这场战争。齐桓公同意了,并与鲁国签订了盟约。并相约在柯地(地名)会盟。

会上,鲁庄公的臣子曹沫突然拔出宝剑,挟持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的汶阳之地。刀都架脖子上了,齐桓公哪敢不从,就当场同意了他的要求。

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后悔了,心里想曹沫这家伙居然敢持刀威胁我,我是不会给你领土的!而且我会杀了你。

管仲看透了齐桓公的心思,于是对齐桓公劝说到: “不给汶阳之地而杀掉曹沫,只是逞一时之快。如果失信于诸侯,天下人就不会帮我们了!失去一小块领土是小事,失去信用却是一件大事。”

最后齐桓公将汶阳之地还给了鲁国 。诸侯们知道这件事情后,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渐渐地都想依附齐国了。

人不可言而无信,也不可失信于人,古往今来,诚信都是我们立人的根本,为人处世的基本,也是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建立信任的基本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