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湖北荆门由雷击蜈蚣事件,引发了一场奇案
世界上老有些怪事和难解的案子。古代时候,科学还没那么发达,人们的想法也有限,大多数人都挺迷信的。再加上那时候信息传递不方便,好多事情的真相就被埋没了,导致好多怪事都成了未解之谜。而且啊,咱们中原的老传统里,也不太瞧得上那些神秘兮兮的东西。
孔子在《论语》的“述而”篇里头讲:“我从来不聊那些奇怪的力量啊、混乱的事情啊,还有神秘莫测的神灵啥的。”
孔子不赞成那些奇奇怪怪、神神鬼鬼的说法,可老百姓中间,还是时不时会冒出些离奇的事儿。
清朝末年1903年那会儿,湖北荆门州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人们管它叫“蜈蚣遭雷劈事件”。可到了民国时期,这事儿又被翻了出来,原本被认为的怪事,突然变成了个没解开的“谜团”。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的时候,湖北荆门那地界儿到底出了啥事儿?为啥会有“雷劈蜈蚣”这一说呢?
【清末荆门怪事】
1903年,按清朝的算法是光绪二十九年,那时候的大清王朝,可以说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说白了,就是只剩下一口气,空有个名头了。而且啊,那一年还特别“邪门”。咱们老祖宗有个“天干地支”的算法,1903年正好是癸卯年,换句话说,就是兔年。
按照古老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子,六十年就是一个循环。回头瞅瞅历史,癸卯年总是有些大动静。就拿1903年往前数,上一个癸卯年是1843年,那时候洪秀全科举没考上,结果他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在他的《声讨粤匪的檄文》里写到:“打从乱世开始,就已经害死了好几百万人。”
上一次癸卯年那会儿,美国独立战争打完了,国家开始嗖嗖地往前发展。反观咱们这边,乾隆爷呢,已经陶醉在自己的那些大功绩里头有十年光景了,大清王朝就在这时开始快速走下坡路。乾隆爷一趟趟地出巡,把国库里的银子花得是嗖嗖快。
1783年那会儿,他已经72岁高龄了,决定往东走走,说白了就是要去沈阳祭祖。在这之前,他已经好几次往南边跑着玩过了,国库的钱袋子早被掏得差不多了。这次东巡之后,国库更是直接见底,清朝想再缓过来,那真是难上加难。
往前追溯,到了1723年那会儿,有个大事儿叫万泉民变,而这时候雍正皇帝刚坐上龙椅,正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呢。
说实话,癸卯年好像总是有点“波折”,不过得说清楚,咱们不能搞封建迷信那一套,这可能真的只是凑巧罢了。
不过说实话,在以前的老百姓眼里,那会儿大家都挺迷信的,总觉得每年都得发生点啥大事。果然,那一年就碰上了“日食”。按老一辈的说法,“日食”那就是老天爷在给我们“打预防针”,这事儿还真就让“癸卯年”不吉利的传言多了几分可信度。
1903年那会儿,湖北荆门那地界,就是现在说的荆门市,碰到了一件离奇的事儿。日食过后大约一个月,南边就开始忙农活了,大伙儿都忙着讨生活。荆门那边,有户田家,俩兄弟也是忙得团团转。
但他们不仅仅靠种地过日子,还擅长上山打猎。在家里,因为爸妈走得早,哥俩就靠彼此。哥哥田大宝,弟弟田二金,两人都长得高大帅气。他俩射箭特别准,上山打猎经常能带回不少野味,既能解馋,还能拿到集市上卖,补贴家里开销。
可有一天,原本挺好的天气,说变就变。哥俩本来琢磨着赶紧回家,结果却碰上了一件离奇的事儿。在山上,他俩撞见了一个“老头儿”。按他俩后来的说法,那“老头儿”穿着一身暗红的袍子,长得一脸凶相。
那老头看起来就像是特意在等他们俩兄弟,一见到他俩,就主动搭话:“你俩上山来是干啥呢?”兄弟俩虽然觉得这老头有点古怪,但也没太当回事。毕竟他俩从小习武,功夫了得,射箭也是一把好手,三五个人近不了身,一个小老头他们还真不放在眼里。
因此,大哥田大宝第一个开口说:“瞧瞧我们这身行头,还瞧不出我们是打猎的吗?老先生您是干啥的?咋会跑到这儿来呢?”
老人说:“我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希望你们能答应我。”
这时,老头的眼睛里突然冒出一股奇怪的光芒,看得两兄弟心里直发毛,脊梁骨都凉了。
田大宝鼓起勇气,直接问道:“到底是咋回事儿?”
老人开口说道:“你俩能不能帮我挡一下这雷啊!”
田家两兄弟没搞明白咋回事,刚想说不,但瞅见老者脸色一沉,手都伸出来了,他俩吓得连忙往后挪了两步。
这时候,天气变得特别快,天上猛地炸响了两道雷,把老者吓了一跳,心思也瞬间飞了。
就在那会儿,田家两兄弟赶紧溜走了,离开那位老者。紧接着,天上咔嚓一道雷,正好劈在老者站的那棵树上,老者大喊一声,树立马烧了起来,火势还越烧越旺。等火稍微小点一看,老者没了踪影,倒是出现了一条两米多长的大蜈蚣,看着怪吓人的。
哥俩没敢多逗留,手拉手一路跌跌撞撞,赶紧往山下冲。
【告知村民】
田家两兄弟回到村子,在家里头歇了好几天,再也没敢往山里跑。他们在山上碰到奇怪事儿这事儿,没多久就在村里头传开了。打那以后,村里的人谁也不敢再上山了。
村里开会时,大家商量了个规矩。主要是怕妖魔鬼怪跑进村,所以决定不让任何人上山。谁要是敢上山,那就得按规矩来,直接赶出村子。
时间过得挺快,村民们渐渐把之前那事抛到了脑后,村里又闹出了新动静。这回是村里最有钱的大户赵员外,莫名其妙地不见了。赵员外的儿子呢,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满心想着跟着革新派走。这么一来,赵家开始走下坡路了。再说田家那俩兄弟,自从上次碰到那档子怪事以后,在村里头好像更吃得开了,威信涨了不少。
赵家和田家从那以后,关系就慢慢不对劲了。村里的人呢,有的跟田家走得近,有的则跟赵家更亲。那座出过怪事的山,田家兄弟和赵家人一直都在盯着。这种情况,就这么一直拖到了清朝灭亡以后。
1912年的时候,清朝那边发了个《宣统帝退位的告示》,里面说了这么一句话:“皇帝我呢,决定把管国家的权力交给大伙儿,以后咱们国家就是共和立宪制了。”
清朝那时候已经摇摇欲坠,各地都被军阀给霸占了。武汉这块地界也不例外,被军阀给牢牢攥在手里。而在乡下的赵家,因为跟军阀搭上了线,也变得牛气哄哄。就在这时,以前的一件怪事又被大家翻了出来,说起来这事儿跟赵家老爷子的神秘失踪有关。
那么,赵员外和田家两兄弟,他们跟以前那档子“离奇事儿”到底有啥瓜葛呢?
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大家都知道但不说破的事儿。至于赵家到底能不能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把谜团给解开,还真不好说。
那会儿山上究竟发生了啥奇怪的事儿呢?
【真相大白】
清朝垮台后,整个形势都翻了个底朝天。朝廷那边,被袁世凯给掌控了,变成了北洋军阀的地盘。地方上呢,也是各有各的老大,军阀们各自占地为王。这么一来,那些有权有势的地主就和军阀们勾结到了一起,他们联手管着地方,慢慢就有了藩镇那味儿了。
王谠在他的书《唐语林》里头写过这么一句话:“刚开始那些嚣张跋扈的家伙,非得靠藩镇的力量才能平定他们的动乱。”
换了主人后,村里头可是大变样了。田家那两兄弟住的村子,因为有了赵家少爷跟那些大官搭上关系,整个村子都跟着沾光,越来越红火。说起来,有件被压了十年的离奇事儿,最近又被翻了出来。记得不,那时候赵家老爷子突然不见,时间刚好跟那“离奇事儿”对上号了。
那时候,赵家少爷对田家两兄弟心里头满是疑虑,可他没敢真去深挖那事儿。就这么过了足足十年,情况有了变动,赵家少爷便找上了军阀,打算把当年赵老太爷失踪的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这事儿一追查到底,很快就翻出了田家两兄弟当年上山碰到的那档子“离奇事儿”。接着,赵家和田家都被军阀喊到了大堂上,由军阀手下的地方官王保长来审这案子。都过了十年了,这事儿错综复杂,查起来真是难上加难。
不过赵家少爷在军阀圈子里人脉挺广,这事儿还是得接着查。于是王保长先问赵家少爷,为啥他老爹失踪了十年,现在才想起来找。赵家少爷当场说了实话,说他老爹无缘无故消失后,他们在村里四处打听,从下人那儿听说,赵老员外可能是被田家两兄弟在山上给害了。
赵家少爷那时候就琢磨着去衙门报案,可那时候清朝快完蛋了,天下大乱。田家两兄弟在村子里也挺有能耐,所以这案子就被悄悄按下了。后来,等局势慢慢平息了,赵家少爷才下定决心,要找官府说理,给自个儿老爹讨个公道。
田家兄弟坚决不承认和赵家太爷失踪有啥关系,还一个劲儿地说,当年那“怪事”是真的发生过。这样一来,王保长就带着人,把封了十年的那座山又给打开了。之后,王保长领着大家伙儿满山遍野地查看,还真找出了不少线索。
这些新发现让王保长慢慢想通了一些事情,让他逐渐搞清楚了村里隐藏的一些真相。在调查期间,王保长对赵公子步步紧逼,硬是让赵公子坦白他所了解的内情。赵公子实在没办法,只好主动去找王保长,把当年的那些秘密全抖了出来。
以前啊,村里头有个大伙儿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那就是跑到山里头弄些烟土,再想办法卖出去,能捞到不少钱。而干这行当的头儿,就是赵老太爷。赵老太爷自个儿可忙不过来,所以他就找上了村里其他人,一块儿种烟土,再一块儿卖出去,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时候,清朝对烟土那是严令禁止,买卖被抓到的话,那可就是重刑伺候。不止这些,还有好多势力都盯上了赵老太爷的“家底”。不过呢,赵老太爷实力雄厚,这些家底也就没被人抢走。
在全村里头,赵老太爷肯定是捞好处最多的那个。他找村里几个人帮忙,一起种那鸦片烟。虽说那时候弄这玩意儿犯法,但它能赚大钱,所以全村人都帮着瞒着这事儿。
赵老爷子是这个利益圈子里的大老板,他手下有一帮人专门负责种鸦片、做鸦片,这些人收入挺高,过得挺滋润。再往下数,就是村里负责安保的人了,这里面顶数田家两兄弟和他们的哥们儿最要紧。田家兄弟在村里算是有钱人家,不光有地,身手也相当不错,在村里挺有名望的。
田家两兄弟,表面上看是上山打猎去了,其实啊,他们是去巡逻了。村里头,有那么些个小势力,虽说日子不咋富裕,但好歹吃喝不愁。要是没啥大变故,这村子还能凑合着过。可田家两兄弟和他们背后的那些人,对赵太爷是越来越有意见了。
田家兄弟那帮人觉得赵太爷赚的钱太多了。赵太爷呢,他是先拿了货款再去生产,这就意味着他得做出更多的东西,等东西交出去了,才能再拿到钱。可晚清那会儿打仗输了,得赔人家好多钱,这样一来,物价就一个劲儿地往上涨。物价一涨,咱们整个村子经济就陷入困境了。
那时候,钱袋子紧巴巴的,田家两兄弟就琢磨着,想用拳头跟赵太爷说道说道,给他点颜色瞧瞧。赵太爷呢,觉得自己那套班子牢靠得很,平日里在村里头也是耀武扬威惯了的。他认为,只要自己能把货顺顺利利交到那些大买家手里,银子就会哗哗地往兜里淌,到时候啥麻烦都不是事儿了。
可就在这事儿进行的时候,麻烦来了。麻烦就出在田家两兄弟身上,他们是村里中产阶级的代表。清朝加了税,他们的生活就越来越不好过了。田家两兄弟就站出来,跟村里的大地主赵员外商量对策,结果这一商量,赵员外竟然倒霉被雷给劈死了。
赵员外一走,村里那两大帮派就合不来了。不过呢,赵家和田家他们两边都挺有能耐,所以就商量好,在这段时间里,谁也不准碰烟土这档子事,等分出高下再说。赵老太爷没了以后,赵家那是肉眼可见的垮得快。
赵家以前的那些手下,没多久就抢占了赵家的一些田地,赵公子呢,只捞到了一点点。这些赵家的老势力,为了多捞点好处,就在村里跟田家两兄弟干上了。可因为他们两边都挺能打,所以打来打去,也没分出个高下。
后来,他们就在山的四周安排了人手,严禁任何人再偷偷制作烟土。一晃眼十年过去了,赵家人终于逮到了机会。原来他们找到了军阀当靠山,赵公子就去找了王保长,把这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就是打算跟军阀联手。
王保长联手赵公子,把田家和他们背后的势力赶出了山头,然后他们自己在山里捣鼓起烟土买卖。军阀大佬们靠这个赚得盆满钵满,慢慢地,赵家人就被边缘化了。那个以前总出怪事的地方,现在成了军阀们的钱袋子。说起来,村里以前的赵家和田家,现在都落魄得不成样子了。
【总结】
到了清朝晚期,烟土变得越来越普遍,好多地方都开始捣鼓这玩意儿,简直快成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了。赵家靠烟土赚了不少,村里头几乎家家户户也跟着沾了点光。这赚钱的门道,是村里人共同的“小九九”。
在咱这村里,最有头脸的人物得数赵太爷。紧接着他下面的,是那帮帮赵太爷种烟土、做烟土的手艺人,他们算第二拨人,手里有点手艺,能捞到点好处。再往下一层,就是赵太爷雇来看家护院的田家兄弟和他们带的一帮村里壮小伙,他们也能分杯羹。
在村子最底层的是那些普通村民,他们拿到的好处最少,但赵太爷还能管管他们的吃饭穿衣问题,给个基本保障。可到了清朝晚期,世道越来越差,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最惨的是,那时候清朝签了好多不平等条约,税收就跟着涨了上去。
田家两兄弟和他们背后站着的村里那些中等人家,日子越过越紧巴。他们巴望着赵太爷能多出点银子,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点。田家兄弟手里的筹码,就是他们在村里的中等地位还有那一帮能打的兄弟。可谁承想,赵太爷竟然说走就走了,这事儿田家兄弟压根儿没料到。
田家兄弟压根儿没想到的是,赵家因为把钱都砸在扩大鸦片生意上了,现在家里头早就空了,所以再去斗倒赵公子也没啥实质好处。于是,田家兄弟就想了个法子,瞎编了个事儿,说山里头出了些“离奇的事儿”。
村里人都心知肚明,那所谓的“怪事”不过是场虚惊,可就是没人去戳破。赵太爷一走,赵家就散了摊子,内部斗得不可开交,赵公子想要报仇,也是难上加难。而那些中等人家呢,也开始闹矛盾,整个村子就这么一步步走向了衰败。
赵公子后来找上了新的合作伙伴,那就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军阀。他靠着军阀的力量,把仇家给解决了。但没想到的是,军阀们很快就把烟土生意给霸占了,变成了他们自己的军火买卖。这么一来,赵家并没有因此发达起来,反而是越来越落魄了。赵老太爷以前能风光,主要是因为他给村里人带来了不少好处。
赵老爷子的鸦片,他卖给好多方势力,靠这个维持平衡。后来赵少爷搭上了军阀的线,本想着借势,结果军阀自个儿把制毒的手艺给学去了。这样一来,赵少爷的算盘打错了,赵家也就一落千丈,彻底衰败了。
说真的,“这世上人来人往,大都是冲着好处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