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委曲求全,哈梅内伊急忙出手敲打:与美国谈判毫无作用
哈梅内伊敲打伊朗总统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态度“过于软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急忙出手敲打。当地时间2月7日,哈梅内伊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纪念伊斯兰革命46周年与空军人员会面时发表了一番“颇有意思”的言论,再结合佩泽希齐扬的表态看,可以发现其中敲打意味十足。哈梅内伊表示,与美国谈判对于解决伊朗的问题毫无作用和效果,不能认为只要与美国坐在谈判桌上,那一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他还引用了过去伊朗与美国间的谈判经历如伊核协议,以说明与美国谈判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
哈梅内伊就事论事,无可否认,在伊核问题上,美国确实“坑了伊朗一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首个任期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制裁,让伊朗前期的让步变得毫无意义。在他第二个任期是否会故技重施是一个未知数。此外,哈梅内伊还警告美国称,对于美国的任何威胁,伊朗都将立即做出回应;如果美国发动侵略,伊朗将毫不犹豫进行反击。与哈梅内伊强硬立场相比,佩泽希齐扬就显得颇为有些“软弱”。
同样在与美国就核问题谈判的问题上,佩泽希齐扬表示,伊朗不寻求核武器,因为伊斯兰共和国的教义禁止大规模杀害无辜人民。对于核查伊朗核项目,他认为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并指出“未来再查一百次也可以”。有意思的是,此前一天,特朗普称,他希望与伊朗达成一项经过核查的核和平协议。基于这一背景分析来看,佩泽希齐扬与美国谈判之心“迫切且充满希望”。在他看来,这或是一个能缓和与美国紧张关系的契机。
诚然,伊核问题已成为伊美关系的一个痛点,如果能解决这一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能撬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只不过在哈梅内伊看来,特朗普对伊朗释放出的谈判信号“不可靠”,从而敲打佩泽希齐扬要把控与美国谈判的尺度,并为未来可能的谈判破裂做好准备。
特朗普对伊朗软硬兼施
与首个任期有所不同,特朗普在他的第二任期对伊朗的整体战略似乎还多了一份“软”,也就是采用一种所谓软硬兼施的战略。特朗普当地时间2月6日表示,他希望伊朗成为一个伟大、成功的国家,但不要拥有核武器。他还称,一些关于美国与以色列合作可以“把伊朗打得粉碎”的说法被大大夸大,他不想摧毁伊朗,而是希望达成核协议。这是非常典型的软话,以此表明自己对伊核问题的谈判持开放态度。
不过,在此之前,特朗普又签署了对伊朗实施一系列“极限施压”的总统备忘录,包括寻求将伊朗石油出口规模打压至“零”的措施,以此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可以注意到,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财政部实施了新一轮对伊朗石油的制裁,制裁对象为每年将价值数亿美元的数百万桶伊朗原油运往中国的部分个体和实体。
制裁名单包括6名个人(5名伊朗公民和1名印度公民)、9个实体(3家公司在伊朗注册,香港和中国内地各2家,印度和塞舌尔各1家)和3艘船只(2艘悬挂巴拿马国旗,1艘悬挂香港旗帜)。美国财政部对此称,伊朗每年通过石油销售赚取相当于数十亿美元的收入,用于资助其“破坏地区稳定”的活动和对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等多个地区“恐怖组织”的支持。
很显然,特朗普2.0时期,美伊关系的基本盘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实说白了,解决伊核问题不是阻止美国制裁伊朗的灵丹妙药,更何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关键是影响因素不可控,导致即便双方达成协议,美国随时随地也可以找个理由单方面撕毁。只能说地缘政治利益决定了美伊关系难以调和,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尽可能避免恶化双边关系,从而避免引发更广泛的地区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