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两小时,关税还是没降下来!全因美国话里的深意,欧盟没听懂

军事 04-22 阅读:300 评论:0

欧盟所求,美国拒绝满足。冯德莱恩愤怒,发出严厉威胁。

特朗普先加征后暂缓,继而又豁免,连串动作震惊全球。但若认为这能令美国全面让步,则大谬不然。

欧盟期望降低关税,但两小时会谈未果。冯德莱恩威胁称,若无法达成共识,将对美国数字科技公司加征税款。

经过两小时的谈判,关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依旧维持原状,未有任何降低。

彭博社透露,欧盟贸易负责人谢夫乔维奇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会晤两小时,重点讨论取消美征收的互惠关税及钢铁、铝、汽车关税问题。

会议结束后,双方就互免工业品关税仍存在分歧,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谢夫乔维奇诉求明确:欧洲期望更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盼美方降低高关税壁垒。

但美方选择沉默,未回应具体诉求。其隐晦态度令欧盟困惑,不知后续如何应对。

欧盟贸易发言人吉尔称,需明确美方的具体目标,呼吁其明确立场,因成功谈判需双方受益。然而,白宫与商务部均拒绝回应。

欧盟未能理解美国言辞中的深层含义。

实际上,这是因为美国言辞中的深层含义未被欧盟理解。

在全球政治格局中,欧盟国家面临多样挑战,特朗普政府深知此点。其通过统一关税政策,意图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以对各国单独谈判时获取更有利美国的条件。

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现了这一点,两者的关系表现得十分明显。

特朗普欲纳格陵兰岛入美版图,万斯首表态支持并亲往视察表忠诚。对乌克兰泽连斯基,特朗普冷淡,万斯则率先激辩,立场鲜明。

特朗普及政府团队对欧洲充满怨艾,认为欧洲享受美国安全保护却未给予相应回报,种种迹象均表明他们对欧洲的不满情绪。

3、美国战略目标经历了一系列调整与变动。

尤其是在美国通货膨胀严峻的形势下,情况更为突出。

美国政客视“宰杀”重量级经济体为缓解危机之道,其中,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被视为主要目标,被多数人认定为“大猎物”。

经验显示,美国企图发掘中国财富的多次努力,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困境中,美国转向俄罗斯,策略调整为分裂削弱其力量以解困。拜登政策核心即此,试图引发俄乌冲突,重配俄罗斯资源,结果已显。

特朗普重返政坛首要是调整战略:亲近俄罗斯,试图挑拨中俄关系,并同时将欧洲列为重点。

可预见,美国对欧洲打压将扩至金融、能源、制造业及更深层次的科技、外交等领域。若美欧关系破裂,美国可用手段或将更多。

4、欧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挑战进行有力反击,展现出其坚定立场与决心。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这些事情的发生:

特朗普持续施压,要求欧洲扩大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采购规模。

美国指责欧盟在汽车及农产品贸易上设障,尤其不满其将美国特定鸡肉、牛肉拒之门外的政策。

消息人士称,美国期望欧洲化工企业增加在美生产线,此举旨在优化供应链并为其争取优先采购权铺路。

见美国态度转变,欧洲国家亦洞悉此变。

冯德莱恩,欧盟重要领导人,对美国单边贸易政策表达不满,警告或采取报复,如对美国Meta、谷歌等数字科技公司加征关税,使用“反胁迫工具”。

此策略彰显欧盟不愿再被动行事,转而企图利用强有力的经济措施来捍卫自身利益。

总之,关税战无胜者。当前贸易博弈已超经济层面,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重新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