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问题都摆在明面上

推荐 04-20 阅读:2 评论:0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情况——

房价上涨的城市变多了,特别是一线城市,价格出现了环比上涨。

每年3、4月份本来就是楼市的小阳春,但大家都知道,5月之后市场往往又开始疲软。

那问题来了:

这波楼市是不是见底了?

其实,过去这几年楼市已经连跌4年了。

之前传得很火的一张图,对比了日本、韩国、美国这几个国家房地产崩盘后的走势,就想看看我们会走哪条路。

回顾一下政策节奏:

去年5月17号是第一波“救市”;

后来9月24号又来了一波组合拳;

现在市场普遍在等5月之前,会不会来第三波大招。

就在4月15号,总理调研的时候提到了房地产,而且还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楼市很可能又要重新扛起经济支柱的大旗。

为啥?

因为出口压力太大,眼下只能靠内需发力,而房地产又是带动上下游最强的行业,搞基建、拉消费,一把抓。

那问题来了,房地产真能稳住中国GDP吗?我觉得悬。

咱捋一捋:

人口还在增长吗? 没戏。

什么时候生育率能恢复到1200万再说,但短期基本不可能。

人均收入涨起来了吗?

也不行,未来三年估计都难。

内卷能缓解吗?

很难,今年估计还要加剧。

内卷带来的失业率能降吗?

更难,大概率还会上升。

房价合理了吗? 还没,从收入和租售比来看,价格还是偏高。

全面取消限购能刺激楼市吗? 不一定,可能买房的人还是少,需求不一定起来。

政府收储能扭转楼市吗?

看数据你就明白了——

全国房地产总盘子大约是350万亿,而政府收储的钱哪怕到30000亿,也只是杯水车薪。

想真正有影响,起码得砸30万亿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而就在前两天,国家出了一个预期管理的政策,要稳股市、稳楼市、稳外资。

总理说了:搞经济不能光看数据,还得看人心,政策要快、准、狠,关键时刻敢破常规,还要让大家听得懂、用得上。

问题是,现在这种“超常规”的窗口,已经错过了。

接下来可能还得看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还有中美之间的关税怎么走,政策才会进一步调整。

有人说,一线城市不是起来了吗?

地王也重现了?

别高兴太早,可能是局部现象,比如某个核心地段拍了个高价地,就像你跟马云平均工资了,感觉自己很富有,但实际没变。

说到底,人口是楼市的决定性力量。

如果人口企稳,楼市也能企稳。你看下面这张图就懂了,我看完直接破防,差点心态炸了。

现在的人口走势基本就是往下走的。有人预测2050年中国可能只剩下7亿人,少一半……

有一个规律特别明显,就是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价更有支撑;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下行压力更大。

比如很多三四线城市,比如北方鹤岗这种地方,房地产已经看不到未来了。

再反观深圳、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人口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经过去年那一波猛烈救市,房价基本已经稳住了。

其实这个规律放在全球范围也成立。

只要是人口持续净流入的大城市,房价虽然也有波动,但长远看基本是涨多跌少。

你看韩国,虽然全国人口在减少,但首尔一个城市就集中了全国60%的人,地又少,供不应求,跟香港挺像的。

所以2015到2021年,房价一路飙升。

只是从2021年开始,韩国加息,房价才一下子跌了三成,最近才慢慢稳住。

现在手上如果还有低线城市的房子,特别是那种地段不好的,真得抓紧考虑置换了。

可以换到一二线城市,或者紧挨着大城市的县域地区。

这个窗口期不会太长,一旦这一波房价稳住、走出底部,再往上抬一波,到时候你再想换,难度就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