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潮汕地区四个地级市为潮汕计划单列市或直辖市的设想研究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很多年第一次去汕头市时,便听当地一个朋友说他们这里汕头市、揭阳市和潮州市曾经都属于汕头市,所以整个区域都叫汕头。我说那可不是你这个观点,我觉得全国人民好像都喜欢把这三个地级市统称为潮汕地区啊。因为虽然目前并没有“潮汕”这一地级行政区,也没有单独的“潮汕”这个城市,但是都知道这里的文化是一体的,“潮汕”文化与客家、广府有明确的区别。
其实潮汕地区这一说法起源的时间并不长,而在古代这里长期都叫做潮州地区,潮州曾经一直是这里的统称,因为“潮汕”一词的“汕”字来源于汕头,而汕头崛起的时间比较晚,在鸦片战争以后才真正出现汕头通商口岸。潮州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建制是揭阳县,但是在元代时潮州设潮州路,明代改潮州路为潮州府,清朝也延续了潮州府,汕头的真正兴起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汕头于1860年成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904年潮州成立铁路公司,这个公司被命名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铁路命名为“潮汕铁路”,于是“潮汕”一词才真正被传播并让大家接受了。到了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现代化“市制”,并于1921年在广东省成立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建制城市,这就是广东省的广州市,广州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建制市。几年后的1930年,广东省借鉴了广州设市的经验和理念,决定在粤东地区的通商口岸小渔村汕头设市,汕头市成为广东省第二个建制市(由澄海县析出),于是汕头由清朝时期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潮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成为比小渔村变大都市的“深圳奇迹”还要早的“汕头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原潮州府区域改置为了“潮汕专区”,治所潮安县(海阳县于1914年改名潮安县)。虽然当时汕头不是潮汕专区政府驻地,但是汕头却是广东省仅有的两个建制城市,因此汕头市并不属于潮汕专区管辖。这也是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在行政名称中使用了“潮汕”,因为曾经的“潮汕”一词在民间广泛使用,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官方法定的“潮汕行政区”。然而在1956年国家将潮汕专区改为了汕头专区,汕头专区政府驻地由潮安改为了汕头市,“潮”字第一次从地级名字中消失了,汕头一词正式取代了长达50多年历史的潮汕,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均改为了汕头。1983年全国开始大规模的地市合并,广东省也将汕头地区和汕头市合并为新的地级汕头市,这个时候的汕头市管辖揭西、普宁、惠来、揭阳、潮阳、澄海、饶平、南澳和县级市潮州(潮安)。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国家批准在汕头市设立汕头经济特区,经济特区面积仅有52平方公里,远远小于深圳特区的396平方公里和珠海特区的121平方公里。而汕头市全域面积高达11000平方公里,于是在1991年汕头市政府就希望能够把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汕头市面积。然而国家态度很明确,如果要把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到整个市区后,那么现行的汕头市全域行政区划需作相应调整,但没有指出具体怎么调整。于是汕头市政府开始提出了两套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第一个调整方案是将汕头市“一分为二”,即拆分两个地级市,分别是汕头地级市和潮州地级市。第二个方案是将汕头市“一分为三”,即拆分为三个地级市,分别是汕头地级市和潮州地级市,第三个地级市由具备条件的县市去争取,也就是揭阳、普宁、潮阳这三县。1991年10月当地考察后认为潮阳距离汕头市区太近不宜单独设市。揭阳自身有港口,还可通过榕江进入汕头港出海。而当时普宁县城规模较小,无港口。因此最后一个地级市被确定为了揭阳地级市。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汕头市一分为三,新成立了潮州地级市和揭阳地级市。然而潮汕揭分设地级市后,原本潮汕籍的海外资本集中投资到原来的地级市中心城区的汕头市,现在按照各自的家乡,分散投资到汕头地级市、揭阳地级市和潮州地级市,导致各自得到的投资变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曾经作为广东省经济实力前三的汕头市,如今已经只能排名广东省第11名了,而揭阳市经济总量排名广东省第13名,潮州市排名第20名即广东省倒数第二,甚至还不如很多西部的地级行政区。导致汕头市一分为三后出现了“1+1+1<1”的局面。于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潮汕地区三个地级市应该重新合并为一个行政区划,曾经多次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潮汕揭三市合并区划的建议或提案,有些建议中甚至包括汕尾市也应合并在潮汕地区。
广东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建议中提出了将汕头市打造成广东省副中心城市,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汕头市要真正实现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按照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其还不如佛山东莞(佛山市和东莞市由于紧邻广州市与深圳市,所以不可能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按照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关于潮汕地区行政区划改革调整的设想,我认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市甚至包括汕尾市一起合并为一个行政区划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整个整个潮汕地区的各种资源,避免潮汕地区几个地级市各自为政,互相拆台竞争,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布局雷同等问题。潮汕地区几个地级市合并后四个地级市拧成一股绳,反而能够实现“1+1+1+1>4”,真正成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然而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和汕尾市四个地级市合并,如果继续作为普通地级市,显然达不到合并的初衷和效果,甚至会遇到合并的阻力。因为四个地级市合并后,只能存在一个地级行政区的领导班子,那么其他三个地级市领导班子如何安置,那些没有地方安置的领导班子和地级市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如何分流,如何让他们没有意见呢?显然不可能做到让很多失去位置的人满意的方案,那么阻挡四个地级市合并的阻力就会出现,最终不可能实现合并。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可以考虑将四个地级市合并为一个计划单列市——潮汕市。因为计划单列市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显然有一些官员的级别提升了,而原来那些地级市行政官员的级别能够保留,这样就化解了合并阻力问题。未来如果潮汕计划单列市发展好了,甚至可以考虑升格中央直辖市,并把广东省的客家地区则一并纳入,形成一个由客家地区与潮汕地区合并的中央直辖市。
网友评论
-
2023-01-21 20:23:47
正确[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