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食物忍住不吃,腺样体肥大慢慢就解开了,家长们狠狠心!
在儿科临床中,腺样体肥大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常见问题。这一病症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导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长期不愈还可能引发"腺样体面容"、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并发症。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的发生与孩子的体质特点及日常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许多家长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个关键环节——忌口,要么是对饮食禁忌缺乏认识,要么是出于对孩子的纵容,最终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儿童腺样体肥大主要与两种体质类型相关:积食内热体质和肺脾虚寒体质。
积食内热体质的孩子多因长期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化热,热毒上攻咽喉所致。这类患儿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红肿、口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腻、夜间打鼾声粗大等。
肺脾虚寒体质的孩子则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寒湿凝滞于咽喉。此类患儿多见:面色苍白、容易感冒、打鼾声低微、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滑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属于哪种体质类型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饮食上都需要遵循一些共同原则:少吃寒凉、油腻、甜食,吃饭不宜过饱,避免大补食物,晚餐时间不宜过晚。
这些饮食禁忌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中医理论依据。寒凉食物易伤脾胃阳气,油腻甜食碍胃生湿,过饱饮食加重脾胃负担,大补之物可能导致虚不受补,而晚餐过晚则影响脾胃夜间休养。
02门诊真实医案分析刘主任曾接诊一位5岁男患儿,主诉腺样体肥大病史2年,夜间打鼾严重,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问诊发现,患儿家庭喂养方式存在明显问题: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经常给予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零食,晚餐必准备红烧肉等油腻菜肴,且鼓励孩子多吃长个。

这也导致了患儿特别容易积食,平均每周都会出现一次口臭、食欲不振的情况,大便时常干结。渐渐地,这些饮食失节的表现发展成了顽固的腺样体肥大。
除腺样体症状外,患儿还伴有晨起口苦口干,夜间睡眠不安、翻来覆去,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脾气,面色偏红等症。舌诊见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象滑数。
根据中医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胃积热,上攻咽喉。患儿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化热,热邪循经上扰,结于咽喉,形成腺样体肥大。

针对该患儿的病情,中医治疗遵循“清泄脾胃积热,化痰散结利咽”的基本原则。治标方面需清热化痰以缩小腺样体,治本则需调理脾胃功能以防复发。
处方选用保和丸合消瘰丸加减:山楂、神曲消食导滞;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连翘清热解毒;玄参、浙贝母、牡蛎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在饮食建议方面,刘主任还特别强调两点关键禁忌:
1、严格禁止冷饮冰淇淋类寒凉食物,这类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功能进一步下降;
2、坚决限制油炸烧烤类燥热食品,此类食物会加重脾胃积热,助长腺样体增生。
同时建议晚餐清淡易消化,且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

经过一个月的规范治疗和严格饮食控制,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夜间打鼾减轻70%,呼吸暂停现象消失,晨起口苦症状消除,大便通畅。
之后继续调理两个月后,复查显示腺样体缩小至正常范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治疗,家长深刻认识到合理喂养的重要性,建立了科学的饮食习惯。
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饮食管理是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作为家长,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必须学会“狠狠心”,暂时的口腹之欲克制换来的是长久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