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遭遇恐怖袭击 三哥你们还好吗

国际 04-24 阅读:75 评论:0

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区再度陷入血腥阴影。一场针对平民游客的恐怖袭击在当地知名观光景点拜萨兰草地(Baisaran meadow)爆发,造成至少26人死亡、多人重伤。袭击者为武装组织“喀什米尔反抗军”(Kashmir Resistance),该组织已公开宣称犯案,动机是抗议印度政府近年来的人口政策。

此次事件是近年来喀什米尔地区罕见的大规模平民袭击,特别是以非军警人员、普通游客为目标,标志着当地武装冲突的性质正发生剧烈转变。

枪声响起:一场精心策划的屠杀

袭击发生在印度时间4月22日下午,地点为印控喀什米尔的拜萨兰草地,这里以高山草原和雪山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当日,多名持枪歹徒突然出现在景区附近,朝刚抵达的游客开火。根据幸存者描述,部分游客甚至还未下车便中弹。枪手在制造混乱后迅速逃逸。

印度警方表示,死者多为印度本地游客,枪手似乎刻意回避女性,仅锁定男性目标。两名枪手已被军警击毙,搜获大量武器弹药。警方正在全境进行围捕,安全警戒已扩展至新德里。

暴力升级的背景:被扭曲的“人口政策”

“喀什米尔反抗军”此次声明称,袭击是对印度中央政府“改变喀什米尔人口结构”的抗议。据悉,自2019年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以来,印度政府大举推动“印度化”政策,引入逾85,000名外来人口进入该地区,意图“同化”穆斯林主导的喀什米尔社会。

这一政策引发强烈争议。在本已动荡的宗教与族群结构之上,外来人口的移入被视为“去地方化”“去伊斯兰化”的举措,进一步加剧了分离主义情绪。

旧伤未愈,新痛加深

喀什米尔的动荡并非新鲜事。从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该地区便是印巴、中三方的主权争议焦点。查谟和喀什米尔长期享有宪法特别地位,是印度唯一穆斯林占多数的邦。但2019年8月莫迪政府废除特别地位,并部署军队、加强控制,这一决定成为近年来局势失控的转折点。

自那以后,虽有经济投资与观光发展措施,但中央政府对人口与宗教政策的强硬推动,使不少当地居民感到疏离与压迫。分离主义组织、极端化团体趁机渗透,攻击事件频发。

国际震动:警钟再响

袭击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紧急缩短其沙乌地阿拉伯访问行程,计划于23日返回新德里,并誓言“将凶手绳之以法”。美国副总统JD范斯亦对遇害者表示哀悼,称“这是对和平与无辜人类的可耻攻击”。

尽管印度政府致力于将喀什米尔“正常化”,但现实远比政策复杂。喀什米尔的历史创伤、宗教与族群矛盾,以及中央集权统治之下的高度军事化,使任何外力干预都极易演变为冲突的导火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