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得知李海丰叛变后,戴笠为何震怒,直至要斩草除根?
这是《潜伏》中,戴笠得知李海丰叛变后的反应,作为军统老大,李海丰叛变为何让他如此愤怒?
而且他在第二集就被余则成击毙,但在后续剧情中多次出现,无论是戴笠、吴站长,还是陆桥山、马奎,都多次提起他,足以见得此人的重要。
在剧中,李海丰投降时间是1945年,可以说是非常不合理,戴笠说他愚蠢,因为日军败局已定,叛逃无异于自寻死路。
那么这样一个被称为军统“活密码本”的人物,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虽然李海丰能力出众,但是在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统戴笠、毛人凤多年来任人唯亲,李海丰虽然是“活密码本”,但仍然只是电讯处的二把手。
怀有大才,却得不到重用,眼见着上峰们任人唯亲,自己升迁无望,所以李海丰选择了能给自己更多好处的日本人。
再一个李海丰性格使然。他这个人虽然有大才,但却恃才傲物,顶头上司周佛海向他布置工作,他却毫不在意般地喝酒,并且直呼其姓名。
还有一个原因,他不走,戴笠恐怕就会出手。
在抗日战争时期,戴笠利用职权,勾结日本人和日伪政权,大发国难财。作为电讯处的核心,李海丰一定知道戴笠这些见不得人的秘密。
他很清楚,只有永远闭嘴的人对戴笠而言,才是没有威胁的。
所以李海丰选择在这个时候叛逃,就不难理解了。
李海丰这个角色,历史原型就是军统的电讯核心人物李开峰。
李开峰早年参加军统,因为无线电技术天赋被戴笠看中。他不仅精通密码破译,还能通过发报手法识别报务员身份,堪称“人形密码本”。
军统的电台网络、特工通讯手法,甚至特编密码体系,均出自他的设计与培训。
在当时军统内部,有着一男一女两个传奇人物。
女的名为姜毅英,是国民党情报部门中唯一一个女将军,她是密码天才,日军偷袭珍珠港前夕,就是她第一个破译出日军电报,将空袭的情报交于美方。
而一男正是李开峰,能与姜毅英平起平坐,可见他的情报水平。
然而在1942年,这位技术天才却突然投靠了汪伪政府,出任76号电讯处处长,这一点要比《潜伏》剧中李海丰早了几年。
不过当时珍珠港事件已经爆发,美国参战已让日本败局进一步显现,连蒋介石都感叹“李开峰蠢到看不清形势”。
李开峰的叛变,对军统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他熟悉所有电台布局和特工发报习惯,甚至能通过手法反向追踪新电台。
短短数月,上海18处军统秘密电台被日伪摧毁,百余名特工遭捕杀,大量武器、档案落入敌手。
戴笠曾试图重建网络,但李开峰总能迅速破解新密码,军统的通讯在他面前如同“明码发报”。
蒋介石为此震怒,直接向戴笠施压:“若不能除李,军统可废!”
戴笠随即发布了天价追杀令,悬赏20万现大洋取李开峰项上人头,并放话:“军统再穷,卖裤子也要凑够这笔钱!”
这笔钱,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无恶不作的军阀马步芳为了讨军饷,给宋美龄送礼才得到10万大洋。
然而,李开峰的防护严密至极,防弹车、电网住宅、频繁更换车牌、保镖24小时贴身,连饮食都只吃亲信准备的。军统多次刺杀均告失败,甚至特工连他的行踪都难以摸清。
转机出现在1943年。军统策反了诈降日伪的特工刘全德。此人曾是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树)的副官,因上司叛变被迫归顺76号,内心却极度痛恨汉奸。
1943年春节前夕,刘全德等来了机会。李开峰受邀至陈恭澍家中打牌至深夜,因节日放松警惕,仅让刘全德开车送自己回家。
途中,刘全德借口下车方便,突然拔枪射击。李开峰胸口中弹后跳车逃窜,刘全德紧追不舍,最终在现在的上海襄阳南路将其击毙。
在李开峰死后,军统电讯系统才逐渐恢复,而刺杀他的刘全德,在戴笠的关照下继续为国民党工作。
本是抗日英雄的他,却在1949年潜入上海企图暗杀陈老总,最终被新中国公安机关逮捕处决。
可以说,无论是真实历史上的李开峰,还是《潜伏》中的李海丰,从他们选择背叛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就像李海丰死前说的“迟早的”,身败名裂,是叛国者的必然下场。
关于《潜伏》这部剧,你还有哪些难忘的名场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