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无视美国警告,首相抵达中国访问
据澎湃新闻消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当地时间4月10日晚抵达北京,开启访华行程。而就在此前,美国对西班牙与中国走近一事发出警告,然而西班牙并未理会,仍旧坚定地推进与中国的交流合作。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此前公开警告西班牙,称其若考虑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无异于自割咽喉”。这般言论,凸显出美国一贯的霸权做派,试图以恐吓手段左右他国的外交决策。美国长期奉行单边主义,妄图维持自身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绝对主导,对其他国家间正常的合作往来,尤其是涉及中国的,常持打压态度。其担忧西班牙与中国加强合作,会削弱自身对欧洲盟友的掌控,进而打乱全球战略布局;另一方面,美国在部分产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激烈,眼见中国与他国合作深化,便心生嫉妒与不安。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警告,西班牙迅速给出回应。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明确表示,西班牙与中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不仅希望维持,更要扩大这种关系。从普拉纳斯的回应能看出,西班牙在外交和经贸政策上,有着坚定的独立自主意识,拒绝被美国的霸权言论束缚,坚决维护与中国合作的权利,有力地回击了美国的霸权行径。
事实上,西班牙与中国的合作渊源已久且成果丰硕。在投资领域,中国在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和科技领域积极布局,累计存量达48亿欧元;而西班牙对中国的汽车和化工产业投资也颇为可观,早已超过47亿欧元。双方的投资合作,不仅为各自企业拓展了市场空间,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的交流与提升。
在贸易往来方面,中国连续多年稳居西班牙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更是突破500亿美元,远超西班牙与英、法等国的贸易规模。西班牙的橄榄油、伊比利亚火腿等特色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出口额同比增长显著;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动车凭借先进技术和高性价比,在西班牙市场占有率突破25%,为西班牙民众提供了更多优质出行选择。
西班牙(资料图)
近年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对中国的访问频繁。此次是他三年内第三次访华,足见西班牙对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高度重视。2023年3月的首次访华,正值中西建交50周年,两国签署了涵盖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12个领域的合作文件,西班牙还成为首个明确支持《全球安全倡议》的欧盟大国。
2024年9月的第二次访问,则聚焦于产业深度对接,奇瑞汽车与西班牙埃布罗集团宣布合资建厂,计划2029年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标志着西班牙“欧洲电动汽车生产中心”战略与中国新能源技术的深度绑定。而此次访问,正值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桑切斯带来了更具战略深度的“合作礼包”:西班牙宣布设立“中国投资促进署”,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启,并为国王费利佩六世的国事访问铺路。
西班牙积极与中国合作,有着自身多方面的战略考量。经济层面,西班牙作为南欧工业国,面临着产业转型压力,急需中国的技术与资本。欧盟“绿色新政”的推进,让西班牙在绿色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通过与中国企业携手,西班牙能够加速自身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地缘政治层面,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2023年下半年)和地中海核心国家,西班牙试图在中欧之间扮演“桥梁”角色。
西班牙(资料图)
美国实施《通胀削减法案》,对盟友搞补贴歧视,损害了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利益;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供应链重构,使西班牙意识到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供应渠道存在风险。在此背景下,西班牙选择“向东看”,通过强化与中国合作,对冲外部风险,在中美之间寻求战略平衡。
从更宏观的国际视角看,美国试图阻止他国与中国合作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合作共赢才是主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只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损害各国共同利益。西班牙无视美国警告,坚定与中国加强合作,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未来,有望看到更多国家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突破外部干扰,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